首页 理论教育 脂质体的定义及其结构原理

脂质体的定义及其结构原理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随着脂质体制备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胆固醇亦属于两亲物质,其结构上亦有亲油和亲水两种基团,从胆固醇的结构来看,其亲油性较亲水性强。

脂质体(liposomes,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1971年英国莱门(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第一个脂质体注射剂两性霉素B制剂(AmBisome)是1995年在欧洲上市的,随后愈来愈多的脂质体产品出现。随着脂质体制备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1.脂质体的分类

根据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三类:

(1)单室脂质体(unilamellar vesicles,ULV)粒径0.02~0.08μm为小单室脂质体(single unilamellar vesicles,SUV),0.1~1μm为大单室脂质体(large unilamellar vesicles,LUV),水溶性药物的溶液被一层类脂质双分子层所包封,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双分子层中。

凡经超声波分散的脂质体悬液,绝大部分为单室脂质体。

(2)多室脂质体(multilamellar vesicles,MLV)粒径1~5μm,由几层脂质双分子层将包含药物(水溶性药物)的水膜隔开,形成不均匀的聚合体,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脂质分子层中。

(3)大多孔脂质体(Multivesicular vesicles,MVV)粒径约(0.13±0.06)μm,单层状,比单室质体可多包封10倍的药物。

2.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脂质体的膜材主要由磷脂胆固醇构成,这两种成分不但是形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而且本身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由它们所形成的“人工生物膜”易被机体消化分解,不像合成微囊(如尼龙微型胶囊)那样往往在机体中难以排除。

(1)磷脂类磷脂类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其他合成磷脂等都可以作为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基础物质。

我国研究脂质体以大豆磷脂最为常用,因其成本比卵磷脂低廉,乳化能力强,原料易得,是工业生产脂质体的重要原料,而卵磷脂的成本要比大豆磷脂高得多。

磷脂为天然生理化合物,其生理功能:可使巨噬细胞应激性增强,吞噬功能增强;使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增加红细胞的抵抗力,使红细胞在低渗液中避免溶血作用;磷脂与胆固醇在血液中应维持一定比例,磷脂在血浆中起着乳化剂的作用,影响胆固醇化脂肪的运输沉着,静脉给予磷脂可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能增强纤毛运动、肌肉收缩,加速表皮愈合,增强胰岛素功能、骨细胞功能及神经细胞功能。

(2)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胆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在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有一种称为“噬异变细胞”的白细胞,分泌出一种抗异变素来杀伤和吞噬异变癌细胞,从而使癌细胞去活力。血液中的胆固醇是维持这种噬异变白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血液中胆固醇过低,噬异变细胞白细胞对癌症的辨别能力和分泌抗异变素的能力显著降低,所以认为胆固醇也具有一定的抗癌能力。还有报道指出卵磷脂能够使胆固醇阻留在血液中,使血液中胆固醇量提高,有利于抗癌作用的发挥。

3.脂质体结构原理

脂质体结构原理与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团不同,后者是由单分子层组成,而脂质体是由双分子层所组成。

磷脂的结构式中含有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氨的碱基(季铵盐),均为亲水性基团,还有两个较长的烃链为亲油团。分子中磷酸部分极性很强,溶于水,但烃链为非极性部分,不溶于水。把类脂质的醇溶液倒入水面时,醇很快地溶解于水,而类脂分子则排列在空气-水的界面上,它们的极性部分在水里,亲油的非极性部分则伸向空气中,当极性类脂分子被水完全包围时,其极性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而非极性的烃链彼此面对面缔合成双分子而形成球状。

胆固醇亦属于两亲物质,其结构上亦有亲油和亲水两种基团,从胆固醇的结构来看,其亲油性较亲水性强。用磷脂与胆固醇作脂质体的膜材时,必须先将类脂质溶于有机溶剂中配成溶液,然后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器壁上使成均匀的类脂质薄膜,此薄膜是由磷脂与胆固醇混合分子相互间隔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所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