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制剂不仅需要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应借鉴相关学科知识,涉及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加速完成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从经验开发向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发过渡。从药剂学发展历程中可体现出中药制剂需要融合相关学科的意义。
1847年德国药师莫尔的第一本药剂学教科书《药剂工艺学》的问世,宣告药剂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后,进入了用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来设计、生产和评价剂型,并用客观体外科学指标评定质量的时代,称为物理药剂学时代。
20世纪60~70年代,药品质量的评定从体外论证扩展到体内,把药剂学推进到生物药剂学的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由于合成和半合成化学药物的大量出现和应用,结果发现不少药物有毒副作用以及致敏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药剂学又向临床质量评定方向前进而进入临床药学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科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结合患者、病因、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特点与药物分子的关系来反映剂型的结构与有效性,逐渐解决剂型与病变细胞亲和性的问题,所以21世纪的药剂学是药物制剂向系统工程制品发展的DDS新时代(给药系统:采用一种技术、方法或添加一种附加物质、器械,将药物以更安全、有效、可靠、准确和方便的方式输送到其作用部位,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诊断)。
当前,现代中药制剂从制剂理论、工艺过程控制和物理表征、体内外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如制剂中药物释放的理论、新型给药系统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药用制剂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基础、药用新辅料等方面共同发展,已初步形成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能反映当代中药制剂水平的科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