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方药,师法经方

选方药,师法经方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治病的思路是要抓住这个病的主证,注意患者的体质,适当的选方遣药,只要方证对应,紧扣病机,依方用药,看病就基本对路了。只要从经方配伍用药中寻找、发掘与提炼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以方测证,方从法出,法依病机,随证加减,就能正确运用经方及合理配伍用药,达到最佳临床疗效。经方是千余年来临床医家总结的经验结晶,只要“方证对应”,其临床疗效是非常显著的。临床用药的经验证明:用好经方就要明晰中药。

中医治病的思路是要抓住这个病的主证,注意患者的体质,适当的选方遣药,只要方证对应,紧扣病机,依方用药,看病就基本对路了。

1.抓住主证 抓住仲景书所描述的主证特征,力求方证对应。证候特征集中地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临证用好经方的根本就是辨方证。方证相对即用原方,是历代医家运用经方的原则。医圣张仲景经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而创制的经方,临床上只要方证相对,原方用之,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历代医家无数的临床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2.病证合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西医诊断的病或中医所称的病与仲景书所述条文证候结合起来,进行对照研究,揭示其内在联系而选择经方就能取得良好疗效。如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综合征与仲景书中记述的湿热内蕴之狐惑病具有内在联系,其主方甘草泻心汤为方证相对之良方。

3.师法名医 古今中外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名医积累了丰富的运用经方的宝贵经验,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临床应用经方的核心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运用经方治病的关键是熟识仲景之书,抓主证,讲病机,随机应变,而不是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只要从经方配伍用药中寻找、发掘与提炼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以方测证,方从法出,法依病机,随证加减,就能正确运用经方及合理配伍用药,达到最佳临床疗效。学习和应用经方一定要谨遵“方证对应”的原则。经方是千余年来临床医家总结的经验结晶,只要“方证对应”,其临床疗效是非常显著的。现在有些中医医生不认真学习和研究经方的组方和使用原则,不熟记经方的组成和经方的治疗主证,而在西医理论下将中药简单罗列组合,在临床上随意的见到什么症就加用什么药,以大处方治病,这样很难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医者将也,药者兵也。医者用药的要求是“兵强马壮”,要精准,保证药材质量,讲究道地药材,研究传统加工炮制、煎煮和服用法。临床用药的经验证明:用好经方就要明晰中药。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乃至禁忌等,都必须熟记于心,才能为处方打下良好基础。以单味药黄连为例:黄连味苦性寒,入心经、胃经,功在清热泻火、燥湿坚阴。大黄黄连泻心汤用其泻热除痞;白头翁汤用其清热燥湿、厚肠止利;半夏泻心汤用其清热燥湿祛满;黄连阿胶汤用其苦寒坚阴。现代药理研究从黄连中提取的小檗碱(黄连素),多用以治疗胃肠炎。但是,有效成分不等于中药学之传统的性味、功用,即小檗碱不等于黄连。因为中药黄芩、黄柏中都可提取小檗碱,但黄连、黄芩、黄柏三药在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中同中有异,各有专长,所以小檗碱不能代替黄连而配伍在大黄黄连泻心汤、白头翁汤、半夏泻心汤、黄连阿胶汤中取得原来的效果。当然,笔者并不反对以现代科技、现代医学研究中药及方剂治病机制,使之更好地作为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科学依据。

中医治法是使用药物来调整人体的偏盛和偏衰,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等方法。这些治病法则之理论源自《黄帝内经》,而医圣张仲景用之最精。有水平、有经验的医生面对患者时一定会经过认真的四诊、八纲、脏腑辨证,找到患者某个异常的部分,然后去“推动他一下,或者打击他一下”,那么这个部分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了一个,其他的也跟着倒,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来进行整体调整。《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人体的平和,认为“人体自有大药”,通过调动机体里的“药”来治疗疾病。中医是通过疾病的表象而分析出人体本质上的功能失衡情况,然后通过对整体功能的调整,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主要依赖人体天然的自愈能力来解决疾病的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大家知道江河有江河的生态调节系统,湖泊有湖泊的生态调节系统,人体作为高度发展的精密的生命体,更是有其独特而高效的生态调节系统,包括自愈系统。人体作为一个既封闭又与外界紧密联系的生态体系,对任何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异常变动,都能通过自身的生态调节系统进行调理,最终达成适应人体生长需要的平衡状态。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说过:“患者最好的医生是本能,医生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本能的发挥。”因此,中医的特点强调的是不直接对抗病邪,而是修补和激发自身的防御体系和自愈系统,从而与自然界的病邪达到相安无事的共处状态。举例而言,西药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药都能很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西医治疗感染性疾病,是用抗生素直接杀灭致病菌,但在用抗生素直接杀灭致病菌的同时,有可能也会损伤了人体某些组织细胞的免疫能力(毒副作用),使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西医在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则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依靠人工合成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直接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而中医在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本身就是通过调动人体的免疫能力来达到抑菌治病的目的,而非直接杀菌。有人用西医的抑菌法筛选中药清热解毒药,希望从中筛选出好的抑菌药。筛选的结果,最好的抑菌药却不是中药中最好的清热解毒药,而是五味子。研究表明,中药的清热解毒药,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达到抑菌灭菌的作用,而非直接杀菌灭菌。必须区别和明确:中药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使用药物,是调节人体平衡的物质。西药是在西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对抗疾病的物质。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基本原理是一种化学过程。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所得的大样本、大数据的治疗结果,选择得到的天然药物,进行适当地加工炮制、组方配伍,为辨证论治服务。

上述可知,初学者或学术继承人在临证时必须下点功夫,熟记经方的组成,熟悉其药和药的配伍作用,明确不同方药主治的证候和病机,使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方证相应,必有疗效,或取得意外之奇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