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碘辐射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危害

碘辐射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危害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人们对事件有充分的了解、把握,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时,才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冷静、坦然地面对事件。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要及时、正确地进行预测分析,并紧张有序地进行抗灾救灾工作,领导身先士卒,表明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战胜灾害,领导与群众共度难关。卫生部网站15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性、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四个方面。社会心理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在特定情况下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严重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慌、愤怒、担忧、失眠等心理行为问题,引发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神经性皮炎等)。时间久了还可能出现性格改变,甚至自杀。

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可能引起公众遭受意外照射或担心受到放射性沾染,加上身体创伤、被迫迁居,对安全的担心,房舍、职业、朋友、宠物的损失,以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压力。放射线由于其本身的物理特性,看不见、摸不着、无气味,不易被公众所认识理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人们对事件有充分的了解、把握,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时,才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冷静、坦然地面对事件。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发生后,日本民众没有出现严重的恐慌、慌乱、失控等,仍然能有序地候车,没有出现生活物质哄抢现象,这与他们多次的地震经历、经常性的防震演练和教育而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

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要及时、正确地进行预测分析,并紧张有序地进行抗灾救灾工作,领导身先士卒,表明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战胜灾害,领导与群众共度难关。要严格防止以讹传讹,造成群众性恐慌。这次中国几个地区出现“抢盐”事件,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对公众的居安思危、相信科学的教育。

这里摘录几段国家卫生部释解核与辐射事故后如何进行医学应急的报道。

卫生部网站15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问答指出,当全身照射剂量>1戈瑞(Gy)时,人体会出现急性放射病等健康效应。但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后的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关于突发事件的可信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消息。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并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秩序的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跑,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应采取呼吸道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用已污染的食品或水。

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希等于1 000毫希。

关于吃碘盐能否防治放射损伤,回答称,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年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摄入过量的碘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既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暴露于高碘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