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活化是肝门部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yoshida等在2株胆管癌的细胞株中均发现有p16基因缺失,25例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手术标本中63%肝门部胆管癌有p16基因突变,而p15基因、K-ras和p53基因的突变率很低;在原发性胆囊癌细胞的p16基因突变率高达80%,认为该基因突变与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一)癌基因

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活化是肝门部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Arends等研究发现,癌基因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也是它使细胞癌变的作用方式之一。

1.ras基因 肝门部胆管癌中发现有ras基因点突变,突变部位位于第12密码子,突变率随不同检测方法而异。Tada等用PCR加DNA直接测序法分析5例肝门部胆管癌ras基因突变,结果ras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100%(5/5),肝门部胆管癌与下段胆管癌ras突变率显著差异,作者推测上下段胆管癌的致癌机制不同。ras基因产物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其表达与胆管癌的生长部位、组织类型均无关。Imaietal改良了传统的PCR方法后,发现ras癌基因在早期就发生了突变,从过度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的过程中都可以检测到ras癌基因的突变,在不典型增生中突变率高达73%,并且和胆囊癌的突变热点相一致,说明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ras癌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激发癌变的关键。

2.c-myc基因 c-myc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59/63),其表达与胆道恶性肿瘤的部位无关,仅与肿瘤的分化有关。

3.cerbB2基因 肝门部胆管癌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胆管癌转移高度相关,因此cerbB-2蛋白检测可以作为评价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4.bcl-2基因 bcl-2基因产物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在胆囊癌中bcl-2基因有高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3.4%~51.7%。

5.c-met癌基因 Terada等报道c-met在增生胆管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并发现高分化癌的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低分化浸润癌,说明cmet基因的过表达为胆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胆管癌的进一步发展中不一定起作用。

(二)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不仅调节和控制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也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

1.p16基因 p16基因的抑癌机制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yoshida等在2株胆管癌的细胞株中均发现有p16基因缺失,25例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手术标本中63%肝门部胆管癌有p16基因突变,而p15基因、K-ras和p53基因的突变率很低;在原发性胆囊癌细胞的p16基因突变率高达80%,认为该基因突变与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2.nm-23基因 nm-23基因在胆道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nm-23基因可引起c-myc基因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若nm-23缺乏,则导致肿瘤长期存活。杨竹林报道胆囊癌中nm-2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24.7%~32%,与转移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为判断胆囊癌是否转移的重要指标。Lee等发现胆管癌中100%有nm-23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胆囊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说明nm-23表达有组织特异性,nm-23蛋白作可以作为评价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3.p53基因 野生型p53基因通过WAF1/CIDI和GADD45蛋白的产生,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突变型p53不仅失去抗癌作用,而且部分出现癌基因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突变型p53具有负调控c-myc,增加细胞凋亡的效应。在胆囊癌的研究中有关p53基因的突变率报道不等,为24.3%~63.3%,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p53基因和胆囊癌的增殖、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yoshida在4例肝门部胆管癌中测到1例有p53突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随着分化程度下降,p53染色程度变浅,与胆囊癌中的结果相反,支持了胆囊癌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病机制不同的观点。

4.bax基因 促凋亡基因bax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44/72),胆管癌中bax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其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5.DPC4/Smad抑癌基因 DPC4基因定位于18号染色体(18q21.1),为Smad蛋白家族成员,参与转化因子p(TGFp)的信号传导。Hahn等用PCR-SSCP法分析了32例胆管癌,发现16%有DPC4的点突变,其中胆总管癌的突变率为50%,提示DPC4基因突变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