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结节骨软骨病也称胫骨结节缺血坏死(osteochondrosis of tibial tuberosity)。
【典型病例】
男,13岁,膝下局部轻度疼痛,下蹲时疼痛加剧(图8-3)。
图8-3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影像所见
A.右膝关节侧位,示右侧胫骨结节前方可见一小骨片,与之相对胫骨干骺端前缘弧形骨质缺损区,范围略大于骨碎片;B.CT平扫(轴位),箭头所指为胫骨结节前方的骨质缺损区;C.MRI平扫质子加权像,示矢状位显示胫骨结节后方之骨质呈低信号(箭头示),其前方骨碎片信号不均。
【影像与病理】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多倾向于系髌韧带慢性牵拉性损伤所致的胫骨结节撕脱骨折和髌韧带骨化。此外,髌韧带牵拉也可刺激胫骨结节处的成骨细胞增生成骨,故病变晚期胫骨结节常有增大。而以往则认为是胫骨结节的软骨炎或缺血坏死。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影像检查发现髌韧带及附着处软组织肿胀以及其中的骨化或钙化影,胫骨结节骨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节裂或部分缺失,即可作出该病的诊断。
1.X线平片 可显示髌韧带中的碎骨片及钙化,表现为髌韧带下方一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骨化或钙化影。胫骨结节骨骺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节裂呈大小、形态不一、排列不整的骨块,并常向上方移位。胫骨结节前方常有较大的骨缺损。病变修复后,胫骨结节骨质可恢复正常。撕下的软骨块可因软骨化骨而继续长大,并与胫骨结节愈合而形成骨性隆起,亦可长期游离于髌韧带内或下方。
2.CT表现 征象与X线平片一致,能更好的显示细小碎骨片及钙化。
3.比较影像学 X线平片及CT可很好地显示髌韧带中的碎骨片及钙化。MRI表现则对髌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显示要优于X线平片和CT。
【影像与临床】
本病好发于10~-13岁的青少年,多单侧胫骨结节发病,右侧更常见,常有明确的外伤史。患儿局部轻度疼痛,股四头肌用力收缩时疼痛加剧。局部多有肿胀,髌韧带部软组织增厚,胫骨结节明显突出,髌韧带胫骨结节附着处压痛显著。
【鉴别诊断】
1.与正常发育的胫骨结节骨化中心鉴别 正常骨化中心表现为数个骨块,但排列规整,间隙均匀、边缘光整,于18岁左右与骨干愈合,胫骨结节前软组织无肿胀。
2.与胫骨结节骨折鉴别 骨折有明确的外伤史,撕脱的骨片大小与骨缺损相一致。骨折线清晰锐利且不规则、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有助于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