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理解剖意义

病理解剖意义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理解剖是医学院校病理学教研室和医院病理科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些疾病取得正确诊断的最后手段。一位病人临床诊断为胆囊炎,但病理解剖发现是心肌梗死;一位病人临床死亡诊断是心肌梗死,病理解剖发现肺动脉栓塞;一位病人死亡前经常发生昏迷,临床诊断死因是糖尿病,但病理解剖结果患者死于脑膜炎。对疑难、非常规的死亡病例都应该进行病理解剖。

(一)对基础医学发展的意义

1.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病理解剖是病理教学标本收集的重要途径,通过病理解剖不断积累病理教学标本及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二者的关系完善医学基础理论,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得以感性化、“物质化”,并通过临床病理讨论加深学生对医学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理论教学内容,让枯燥的医学教学变得生动可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操作手术器械的机会,培养了其操作、观察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师资水平也得以提高。

2.对医学科学进步的影响 通过对大量病理解剖材料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分析,人们将更全面地了解多种疾病的本质,掌握它们的演进规律,找出致病原因,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尸检还为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疾病转归提供系统的检查材料,从而促进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讲,病理解剖对医学科学进步的推动作用是任何高技术现代化医疗仪器和病理学方法所不可能替代的。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不少被临床扩大诊断的病例通过尸检得以排除便是例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病理解剖学仍然是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石。

(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病理解剖是医学院校病理学教研室和医院病理科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些疾病取得正确诊断的最后手段。虽然病理解剖诊断在医疗中的作用缺少即时性,但从中获得的临床经验、教训和科研资料是用任何其他方法均无法获得的。在各种现代化诊断设备齐全的今天,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的符合率仍只在70%左右。也就是说,约30%的病人临床疾病诊断不够确切或有误。一位病人临床诊断为胆囊炎,但病理解剖发现是心肌梗死;一位病人临床死亡诊断是心肌梗死,病理解剖发现肺动脉栓塞;一位病人死亡前经常发生昏迷,临床诊断死因是糖尿病,但病理解剖结果患者死于脑膜炎。这些既体现了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多形性,也提示了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探索的持续性和永久性。对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临床实践中所做出的各种诊断和治疗,尸检都具有很好的印证作用,以此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水平。对疑难、非常规的死亡病例都应该进行病理解剖。通过尸检明确或证实临床诊断,查明或验证死亡原因,了解到生前不能了解的病变,验证治疗方式的对错及效果,找出诊疗过程存在的问题,甚至发现新的疾病。通过临床病理讨论,实现病理和临床的交流及对疾病认识的统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当发生涉及有患者死亡的纠纷时,正确的尸检结果,可以为事后的医疗纠纷鉴定及司法裁判提供直接的法律证据,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故尸检对医疗纠纷正确处理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责任感的提高,病理解剖的重要性越发显著。然而,由于受传统封建习俗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病理解剖率很低,这严重地影响我国医学的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这一问题能够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