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象学五脏的生理功能

藏象学五脏的生理功能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说明人体的部位、功能等,充实与发展了藏象理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速记宝典

歌诀记忆法:藏象分为藏与象,藏于体内言内脏,

表现在外是表象,类比自然获比象。

要点记忆法: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一)藏象的概念

藏象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二)藏的含义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三)象的含义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四)藏与脏器在概念上的区别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藏”的概念,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如心、肝、脾、肺、肾、胃、肠、胆、胰腺、膀胱、脑、子宫等,为内脏器官;眼、耳、鼻等,为感觉器官。就其结构来说,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速记宝典

歌诀记忆法:藏象形成因素众,解剖哲学生活中,

医疗实践经验积,四项合力共作用。

要点记忆法: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追溯藏象理论的形成之源,可发现古代解剖知识不仅为藏象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形态学基础,而且古人还在这些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古人采用了“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以及“取象类比”思维方法来认识人体脏腑的功能。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整体观察,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这是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脏腑精气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说明人体的部位、功能等,充实与发展了藏象理论。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五行藏象体系的建立。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又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速记宝典

歌诀记忆法:藏象重视整体性,其中五脏是中心,

经络系统为通道,功能协调与共济。

要点记忆法: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其具体联结的系统结构有: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舌-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

2.五个生理系统相互为用、维持人体生理平衡 五脏功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证。五脏之中,又以心为主导,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代之后,命门学说兴盛,又有了“肾为各脏阴阳之本”之说。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将人体与天地置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这是藏象学说的第二个特点。藏象学说应用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五时、五方、五气、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密切联系,构成了人体内外环境相应的统一体。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速记宝典

歌诀记忆法:五脏肝心脾肺肾,精气化生和贮藏,

六腑胆胃三焦膀,受盛传导大小肠,

脑髓骨脉胆女胞,奇恒似腑功似脏。

要点记忆法: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一)脏腑分类

脏腑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1.五脏 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

2.六腑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3.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二)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特点

1.五脏的生理特点 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所谓“满而不实”,是强调五脏的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须流通布散而不应呆滞。

2.六腑的生理特点 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谓“实而不满”,是强调六腑内应有水谷食物,但必须不断传导变化,以保持虚实更替永不塞满的状态。

3.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为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三)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五、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速记宝典

歌诀记忆法:脏腑精气阴阳辨,精为一身之分藏,

物质支撑作滋养,气可分为阴与阳,

阴气凉润抑制静,阳气温煦兴奋动。

要点记忆法: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脏腑之气是由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也可以说是一身之气在脏腑的分布。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和脏腑之阳气。

(一)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精藏于脏腑之中,濡养脏腑,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物质支撑。

(二)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和脏腑之阳气

脏腑之气是由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也可以说是一身之气在脏腑的分布。脏腑之气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脏腑生理功能得以发挥的动力。脏腑之阴气是脏腑之中具有凉润、抑制、宁静等作用的部分,能够抑制、宁静脏腑功能,减缓新陈代谢;脏腑之阳气是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兴奋、推动等作用的部分,能够兴奋、推动脏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脏腑之阴气和脏腑之阳气协调共济,则脏腑之气冲和畅达,脏腑功能稳定、有序、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