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是发生于外周神经鞘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往曾称为恶性施万瘤或神经纤维肉瘤等,WHO1994年以后的软组织肿瘤分类中,统一为MPNST。发生于腹腔的MPNST常见于腹膜后,次见于肠系膜。由于肿瘤转移到腹膜或肝脏常产生积液,其中的肿瘤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标志物,成为诊断MPNST的依据。这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处于细胞谱系的幼稚型之列。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发生于外周神经鞘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往曾称为恶性施万瘤(malignant Schwannoma)或神经纤维肉瘤(neurogenic fibrosarcoma)等,WHO1994年以后的软组织肿瘤分类中,统一为MPNST。

发生于腹腔的MPNST常见于腹膜后,次见于肠系膜。由于肿瘤转移到腹膜或肝脏常产生积液,其中的肿瘤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标志物,成为诊断MPNST的依据。

(一)基础细胞

外周神经鞘细胞或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二)形态描述

细胞学上可将MPNST分为分化差型、混合型及分化型三种。细胞类型由圆形、椭圆形和梭形构成,显示从未分化施万细胞到分化施万细胞的转化。

1.合体细胞型MPNST 散在的梭形肿瘤细胞明显增多,成片的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细胞形成由未分化类型与分化型类型细胞的混合,但均不占优势,显著的特点是成片状的梭形细胞显示束状,具有方向性的瘤细胞纵横交错构成细胞集群,呈编席状或羽毛状(图8-13)。

2.分化细胞型MPNST 散在或不规则片状分布,细胞瘦长形,核呈杆状,两端呈钝圆状,细胞数量较多(图8-14、图8-15)。

3.分化差细胞型MPNST 小圆形、椭圆形细胞为基本构成成分,偶见梭形细胞成分。圆形细胞一般呈不规则片状分布,瘤细胞分界不清,形成胞质融合样或合体样改变,细胞大小一致,可见有假菊形或管状结构。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核染色质呈聚集状或粗颗粒状,核膜清晰,可见核仁。胞质稀少甚或裸核,与其他类型的肉瘤中的小细胞类型相似,单纯细胞学直接诊断较难。如果系穿刺涂片,在穿刺过程中的酸麻痛感觉是一个诊断线索。少许散在的肿瘤细胞为梭细胞并显示肥胖型短梭形改变(图8-16)。

图8-13 腹膜后合体细胞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腹水标本

束状排列致密的恶性梭形细胞(A);组织学(B);S-100阳性(C)。A.MBW印片法制片(Pap×200);B.组织切片(HE×400);C.细胞块切片(S-100×400)

图8-14 腹水标本中的分化细胞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所见

呈束状的梭形细胞碎片(A)多见于涂片中,也可见散在或呈排列紊乱无序的小簇状梭形细胞(B),其中的肿瘤性细胞为一致性梭形肿瘤细胞。Pap×100、Pap×400

图8-15 腹膜后分化细胞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肝转移的CT导引下穿刺涂片所见

细长的梭形或纤维形的肿瘤细胞呈小簇状排列且排列杂乱无章,核沿胞质的长轴展开,呈细长的椭圆形或梭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较丰富且嗜碱性;核染色质细颗粒状致密深染,核膜薄,核仁小或不清晰(Pap×400)

图8-16 纵隔分化差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胸腔积液标本所见

成片的密集细胞群,以零乱的不整齐排列分布,细胞以短梭形为主,细胞体积小,核呈短梭形;数个细胞可以围成假菊形,这是神经相关肿瘤的共同特性。这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处于细胞谱系的幼稚型之列。MBW印片法制片(Pap×400)

上述类型的MPNST在积液标本中最明显的特点是细胞数量多,散在或片状、束状,一般无核分裂象,偶见大核或多核的瘤巨细,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特征。

(三)鉴别诊断

与MPNST最相似的肿瘤主要为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的细胞形态较一致,而MPNST则混杂分化差与分化好两种细胞,并具有假菊形或管状结构。平滑肌肉瘤的细胞中常见瘤巨细胞及核分裂象,常散在分布,胞质常嗜酸红染,而MPNST则为弱嗜碱或嗜碱,在Pap染色中胞质染为浅蓝色或淡绿色,在细胞排列上也有不同点,可鉴别。

(四)免疫细胞化学

S-100、MBP和Leu-70是外周神经鞘肿瘤常用的标志物,部分病例AACT、AAT、ferritin可以阳性;但myoglobin与desnin始终为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