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的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由于从母体获得的百日咳鲍特菌的保护性抗体量小,所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也可以患本病。如未生长,应延长培养≥30d,方可报告阴性。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机体的发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本节主要介绍苛养菌(嗜血杆菌、鲍特菌属)和人畜共患病原菌(布鲁菌属、巴斯德菌属、弗朗西斯菌属)。共同特点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胞,除个别菌种外,均无鞭毛。营养要求复杂,需要特殊生长因子。

一、嗜血杆菌属

【概述】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属巴斯德菌科,该属细菌与临床有关的有9个种: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副流感嗜血杆菌(H.parainfluenzae)、溶血嗜血杆菌(H.haemolyticus)、副溶血嗜血杆菌(H.parahaemolyticus)、杜克嗜血杆菌(H.ducreyi)、埃及嗜血杆菌(H.aegyptius)、嗜沫嗜血杆菌(H.aphrophilus)、副嗜沫嗜血杆菌(H.paraphrophilus)和迟缓嗜血杆菌(H.segnis),临床上以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菌体大小1.5μm×(0.3~0.4)μm,有时呈双球形、短丝状或多形性,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营养要求苛刻,需氧或兼性厌氧,初次培养需要5%~10%CO2,在培养基中加入Ⅹ因子(氯化高铁血红素)、Ⅴ因子(NAD,辅酶I或二磷酸吡啶核苷酸)。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经35℃、18~24h培养,出现灰白色、圆形、光滑、半透明的小菌落。某些临床标本中往往夹杂大量杂菌,用选择培养基(如在巧克力琼脂中加入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杆菌肽、克林霉素等)可提高检出率。

【鉴别要点】本菌属多数能分解葡萄糖,对乳糖和蔗糖表现不同反应。根据荚膜多糖组成与抗原性不同,流感嗜血杆菌分为a、b、c、d、e、f 6个血清型,b型的致病性最强,f型次之。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的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根据分离培养中对Ⅹ因子和Ⅴ因子的需要、菌落形态、“卫星现象”,配合生化反应特性可以做出种间鉴定,见表1-6-8。

表1-6-8 嗜血杆菌属中种的特征

a.包括埃及嗜血杆菌;D.不同结果;W.弱发酵反应;+.阳性;-.阴性

【临床意义】嗜血杆菌属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菌毛、内毒素。荚膜是本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临床常见的嗜血杆菌所引起的感染见表1-6-9。

表1-6-9 几种主要嗜血杆菌常栖部位及所致疾病

二、鲍特菌属

【概述】鲍特菌属(Bordetella)包括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支气管鲍特菌(B.branchiseptica)等,临床上以百日咳鲍特菌最为重要。革兰阴性小杆菌,菌体大小(0.2~0.5)μm×(0.5~2.0)μm,无芽胞,光滑型菌株有荚膜,某些菌种有鞭毛。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生长时需要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等,培养基中应加入血液、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多余的脂肪酸,常用培养基是鲍-金培养基(Bordet-Gengou)。在鲍-金培养基上2~3d可形成细小、光滑、灰色不透明的水银滴状菌落,并有狭窄溶血环。百日咳鲍特菌在CCBA琼脂平板上形成光滑、有光泽、水银滴样菌落。

【鉴别要点】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6种不同致病性的鲍特菌特征见表1-6-10。

表1-6-10 6种引起人类疾病的鲍特菌的特征

+.阳性;-.阴性

【临床意义】百日咳鲍特菌可产生5种毒素。①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是主要毒力因子;②丝状血细胞凝集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③腺嘌呤环酶毒素(adenylcyclase toxin,ACT);④气管细胞毒素;⑤皮肤坏死毒素。临床常采用免疫学鉴定百日咳鲍特菌:用细菌涂片的直接荧光抗体(DFA)检测抗原;ELISA法检测百日咳患者血清中所含有的FHA(丝状血细胞凝集)抗体(IgG)和PT(百日咳毒素)抗体(IgG、Ig A)。

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的病原菌,小儿患者比成人多见,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可通过飞沫传播。副百日咳鲍特菌也可引起百日咳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于从母体获得的百日咳鲍特菌的保护性抗体量小,所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也可以患本病。

三、布鲁菌属

【概述】布鲁菌属(Brucella)包括羊布鲁菌(B.melite,lsis,又称马尔他布鲁菌)、牛布鲁菌(B.abortus,又称流产布鲁菌)、猪布鲁菌(B.svis)、绵羊布鲁菌(B.ouis)、狗布鲁菌(B.canis)、森林鼠布鲁菌(B.neotomaes)6个种,但经DNA-DNA杂交研究证明本属只有一个种,其他均为生物变种。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两端钝圆,偶见两极浓染,无动力、无芽胞、无荚膜,菌体大小(0.5~0.7)μm×(0.6~1.5)μm,常单个存在,很少成对或成短链。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初次分离培养时需5%~10%的CO2及培养基中宜含有硫胺、烟酸、生物素等物质。本菌生长缓慢,在血琼脂平板培养5~7d可形成微小、灰色、凸起的不溶血菌落。如未生长,应延长培养≥30d,方可报告阴性。

血清学检查是诊断布鲁菌病最常用的方法。玻片法凝集试验简便易行,适合于大面积检疫,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强,对诊断人、兽布鲁菌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鉴别要点】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动力、硫化氢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阳性。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进行鉴定;各种之间的生化特性见表1-6-11。

表1-6-11 布鲁菌的生化特性

V.不定;(-).大部分菌株阴性;+.阳性;-.阴性

【临床意义】布鲁菌属细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可引起布鲁菌病。牧区人群因接触患病的家畜或食用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感染布鲁菌,该菌进入人体后,经5~21d潜伏期,出现菌血症,临床表现为轻度发热。随后病菌主要在淋巴结、脾、骨髓等处繁殖,并多次进入血液循环。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机体的发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感染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引起迁徙性病变,体征有肝脾大、关节与肌肉疼痛等。

四、巴斯德菌属

【概述】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归属巴斯德菌科,共有十余种与人类疾病相关,临床上以多杀巴斯德菌最为重要。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菌体大小(0.3~1.0)μm×(1.0~2.0)μm,多数单个存在,无动力、无芽胞,常见两端浓染。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采用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血平板,经35℃培养18~20h,可形成白色不溶血、直径0.5~1.5mm的小菌落,在含有胆盐的培养基上,如MAC、SS、HE琼脂等常不生长。

【鉴别要点】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能还原硝酸盐。临床标本中巴斯德菌的生物学特征见表1-6-12。

表1-6-12 临床标本中巴斯德菌的生物学特征

+.≥90%菌株阳性;(+).80%~89%菌株阳性;D.21%~79%菌株阳性;(-).11%~20%菌株阳性;-.≤10%菌株阳性;NT.未进行试验;W.弱反应

【临床意义】本菌属为引起动物感染的病原菌,可引起动物的败血病、鸡霍乱等,人类感染多是通过被狗、猫咬伤或抓伤所致。常引起肺部感染、菌血症、脑膜炎、脑脓肿、化脓性关节炎、腹膜炎及伤口感染等。在被动物咬伤1~2周后出现低热、红斑、疼痛、肿胀、渗出、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各被侵犯器官的症状。近年来,家养宠物增多,所以该病较为多见。

五、弗朗西斯菌属

【概述】弗朗西斯菌属(Francisella)有土拉弗朗西斯菌(F.tularesis)和新凶手弗朗西斯菌(F.ovicida)2个种。土拉弗朗西斯菌是引起土拉热病(野兔热)的病原菌,平时多流行于野生动物(野兔和啮齿动物)中,人因接触病兽引起感染。

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狭小的荚膜。未经处理的涂片不易着色。经3%盐酸酒精固定制备或用3%福尔马林盐水制成悬液涂片,用苯酚甲紫或吉姆萨染色极易着色。

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常用培养基为卵黄培养基或胱氨酸血琼脂培养基。该菌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强,40℃水或潮湿土壤中可存活4个月以上,而且毒力不减;对热和消毒剂敏感。

【鉴别要点】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分解尿素、产生少量H 2 S,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营养培养基上生长,从固体培养基和动物脏器制备的涂片作革兰染色,可看到大量黏液连成一片,呈薄细网状复红色,菌体玫瑰色为本菌重要的形态学特征,可与其他革兰阴性菌相鉴别。

【临床意义】土拉弗朗西斯菌属甲类菌种,分离鉴定工作只能在专门实验室进行,应注意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应接受预防接种。土拉弗朗西斯菌分布广泛,是野生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多由于接触患病动物而感染。摄入污染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感染,吸入污染空气可经呼吸道感染,或因某些昆虫(蚊虫、牛虻)叮咬而被感染。由于人对土拉弗朗西斯菌有高度易感性,较少量的病原菌可引起感染发病,所以在战争时期该菌被用作生物战剂。人感染后潜伏期3~5d,发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关节痛,甚至发生衰竭及休克、全身中毒症状,接触及被叮咬的皮肤局部溃疡,淋巴结肿大坏死。

(侯天文 郭映辉 冯志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