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的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由于从母体获得的百日咳鲍特菌的保护性抗体量小,所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也可以患本病。如未生长,应延长培养≥30d,方可报告阴性。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机体的发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本节主要介绍苛养菌(嗜血杆菌、鲍特菌属)和人畜共患病原菌(布鲁菌属、巴斯德菌属、弗朗西斯菌属)。共同特点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胞,除个别菌种外,均无鞭毛。营养要求复杂,需要特殊生长因子。

一、嗜血杆菌属

【概述】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属巴斯德菌科,该属细菌与临床有关的有9个种: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副流感嗜血杆菌(H.parainfluenzae)、溶血嗜血杆菌(H.haemolyticus)、副溶血嗜血杆菌(H.parahaemolyticus)、杜克嗜血杆菌(H.ducreyi)、埃及嗜血杆菌(H.aegyptius)、嗜沫嗜血杆菌(H.aphrophilus)、副嗜沫嗜血杆菌(H.paraphrophilus)和迟缓嗜血杆菌(H.segnis),临床上以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菌体大小1.5μm×(0.3~0.4)μm,有时呈双球形、短丝状或多形性,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营养要求苛刻,需氧或兼性厌氧,初次培养需要5%~10%CO2,在培养基中加入Ⅹ因子(氯化高铁血红素)、Ⅴ因子(NAD,辅酶I或二磷酸吡啶核苷酸)。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经35℃、18~24h培养,出现灰白色、圆形、光滑、半透明的小菌落。某些临床标本中往往夹杂大量杂菌,用选择培养基(如在巧克力琼脂中加入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杆菌肽、克林霉素等)可提高检出率。

【鉴别要点】本菌属多数能分解葡萄糖,对乳糖和蔗糖表现不同反应。根据荚膜多糖组成与抗原性不同,流感嗜血杆菌分为a、b、c、d、e、f 6个血清型,b型的致病性最强,f型次之。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的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根据分离培养中对Ⅹ因子和Ⅴ因子的需要、菌落形态、“卫星现象”,配合生化反应特性可以做出种间鉴定,见表1-6-8。

表1-6-8 嗜血杆菌属中种的特征

a.包括埃及嗜血杆菌;D.不同结果;W.弱发酵反应;+.阳性;-.阴性

【临床意义】嗜血杆菌属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菌毛、内毒素。荚膜是本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临床常见的嗜血杆菌所引起的感染见表1-6-9。

表1-6-9 几种主要嗜血杆菌常栖部位及所致疾病

二、鲍特菌属

【概述】鲍特菌属(Bordetella)包括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支气管鲍特菌(B.branchiseptica)等,临床上以百日咳鲍特菌最为重要。革兰阴性小杆菌,菌体大小(0.2~0.5)μm×(0.5~2.0)μm,无芽胞,光滑型菌株有荚膜,某些菌种有鞭毛。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生长时需要半胱氨酸组氨酸等,培养基中应加入血液、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多余的脂肪酸,常用培养基是鲍-金培养基(Bordet-Gengou)。在鲍-金培养基上2~3d可形成细小、光滑、灰色不透明的水银滴状菌落,并有狭窄溶血环。百日咳鲍特菌在CCBA琼脂平板上形成光滑、有光泽、水银滴样菌落。

【鉴别要点】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6种不同致病性的鲍特菌特征见表1-6-10。

表1-6-10 6种引起人类疾病的鲍特菌的特征

+.阳性;-.阴性

【临床意义】百日咳鲍特菌可产生5种毒素。①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是主要毒力因子;②丝状血细胞凝集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③腺嘌呤环酶毒素(adenylcyclase toxin,ACT);④气管细胞毒素;⑤皮肤坏死毒素。临床常采用免疫学鉴定百日咳鲍特菌:用细菌涂片的直接荧光抗体(DFA)检测抗原;ELISA法检测百日咳患者血清中所含有的FHA(丝状血细胞凝集)抗体(IgG)和PT(百日咳毒素)抗体(IgG、Ig A)。

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的病原菌,小儿患者比成人多见,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可通过飞沫传播。副百日咳鲍特菌也可引起百日咳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于从母体获得的百日咳鲍特菌的保护性抗体量小,所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也可以患本病。

三、布鲁菌属

【概述】布鲁菌属(Brucella)包括羊布鲁菌(B.melite,lsis,又称马尔他布鲁菌)、牛布鲁菌(B.abortus,又称流产布鲁菌)、猪布鲁菌(B.svis)、绵羊布鲁菌(B.ouis)、狗布鲁菌(B.canis)、森林鼠布鲁菌(B.neotomaes)6个种,但经DNA-DNA杂交研究证明本属只有一个种,其他均为生物变种。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两端钝圆,偶见两极浓染,无动力、无芽胞、无荚膜,菌体大小(0.5~0.7)μm×(0.6~1.5)μm,常单个存在,很少成对或成短链。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初次分离培养时需5%~10%的CO2及培养基中宜含有硫胺、烟酸、生物素等物质。本菌生长缓慢,在血琼脂平板培养5~7d可形成微小、灰色、凸起的不溶血菌落。如未生长,应延长培养≥30d,方可报告阴性。

血清学检查是诊断布鲁菌病最常用的方法。玻片法凝集试验简便易行,适合于大面积检疫,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强,对诊断人、兽布鲁菌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鉴别要点】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动力、硫化氢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阳性。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进行鉴定;各种之间的生化特性见表1-6-11。

表1-6-11 布鲁菌的生化特性

V.不定;(-).大部分菌株阴性;+.阳性;-.阴性

【临床意义】布鲁菌属细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可引起布鲁菌病。牧区人群因接触患病的家畜或食用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感染布鲁菌,该菌进入人体后,经5~21d潜伏期,出现菌血症,临床表现为轻度发热。随后病菌主要在淋巴结、脾、骨髓等处繁殖,并多次进入血液循环。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机体的发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感染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引起迁徙性病变,体征有肝脾大、关节与肌肉疼痛等。

四、巴斯德菌属

【概述】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归属巴斯德菌科,共有十余种与人类疾病相关,临床上以多杀巴斯德菌最为重要。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菌体大小(0.3~1.0)μm×(1.0~2.0)μm,多数单个存在,无动力、无芽胞,常见两端浓染。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采用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血平板,经35℃培养18~20h,可形成白色不溶血、直径0.5~1.5mm的小菌落,在含有胆盐的培养基上,如MAC、SS、HE琼脂等常不生长。

【鉴别要点】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能还原硝酸盐。临床标本中巴斯德菌的生物学特征见表1-6-12。

表1-6-12 临床标本中巴斯德菌的生物学特征

+.≥90%菌株阳性;(+).80%~89%菌株阳性;D.21%~79%菌株阳性;(-).11%~20%菌株阳性;-.≤10%菌株阳性;NT.未进行试验;W.弱反应

【临床意义】本菌属为引起动物感染的病原菌,可引起动物的败血病、鸡霍乱等,人类感染多是通过被狗、猫咬伤或抓伤所致。常引起肺部感染、菌血症、脑膜炎、脑脓肿、化脓性关节炎、腹膜炎及伤口感染等。在被动物咬伤1~2周后出现低热、红斑、疼痛、肿胀、渗出、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各被侵犯器官的症状。近年来,家养宠物增多,所以该病较为多见。

五、弗朗西斯菌属

【概述】弗朗西斯菌属(Francisella)有土拉弗朗西斯菌(F.tularesis)和新凶手弗朗西斯菌(F.ovicida)2个种。土拉弗朗西斯菌是引起土拉热病(野兔热)的病原菌,平时多流行于野生动物(野兔和啮齿动物)中,人因接触病兽引起感染。

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狭小的荚膜。未经处理的涂片不易着色。经3%盐酸酒精固定制备或用3%福尔马林盐水制成悬液涂片,用苯酚甲紫或吉姆萨染色极易着色。

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常用培养基为卵黄培养基或胱氨酸血琼脂培养基。该菌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强,40℃水或潮湿土壤中可存活4个月以上,而且毒力不减;对热和消毒剂敏感。

【鉴别要点】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分解尿素、产生少量H 2 S,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营养培养基上生长,从固体培养基和动物脏器制备的涂片作革兰染色,可看到大量黏液连成一片,呈薄细网状复红色,菌体玫瑰色为本菌重要的形态学特征,可与其他革兰阴性菌相鉴别。

【临床意义】土拉弗朗西斯菌属甲类菌种,分离鉴定工作只能在专门实验室进行,应注意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应接受预防接种。土拉弗朗西斯菌分布广泛,是野生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多由于接触患病动物而感染。摄入污染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感染,吸入污染空气可经呼吸道感染,或因某些昆虫(蚊虫、牛虻)叮咬而被感染。由于人对土拉弗朗西斯菌有高度易感性,较少量的病原菌可引起感染发病,所以在战争时期该菌被用作生物战剂。人感染后潜伏期3~5d,发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关节痛,甚至发生衰竭及休克、全身中毒症状,接触及被叮咬的皮肤局部溃疡,淋巴结肿大坏死。

(侯天文 郭映辉 冯志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