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怎样安抚应激反应

心理学怎样安抚应激反应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集中性应对是直接指向应激源的,伴随着问题的解决,个体相应的心理、生理反应也会得到缓解,是治本的方法;情绪集中性应对对应激源不产生影响,而是着重个体的负性情绪的缓解,是治标的方法。

(一)问题集中性应对

1.事先应对 个体通过事先学习,掌握一些技巧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应激情境,比如,火灾、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技巧。个体要多掌握相关的信息,并制订行动计划,通过练习或实践预演反应,熟悉应对方法。另外,个体可以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以便有效地阻断应激反应,减轻个体压力

2.寻求社会支持 支持系统会缓冲外界对个体的不良影响,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当个体遇到不幸或处于危难时,家庭、亲朋、同事会给予个体建议或物质援助,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同时给予个体关怀、鼓励,帮助个体维持信念,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情绪集中性应对

1.防御机制 短期内可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但是它是通过将情感和知觉加以歪曲来降低应激的,并未消除应激源,如果过度使用,会使得个体不能适应环境。

(1)压抑:指个体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抑制到潜意识里去,防止这些念头干扰自己的心境,这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最根本的方式。

(2)退行:当个体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行为模式,而采用幼稚的方式应对环境。比如,成年人做错事后吐舌头,伤心时会哭泣,以减轻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3)转移:由于能力或条件所限,个体无法将情绪直接指向应激源时,会将情绪、态度、行为等转移到另一个替代对象身上。比如,和别人吵架后,感觉压抑,摔东西发泄情绪。

(4)合理化:当个体遭受挫折时,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摆脱痛苦。如“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5)反向: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潜意识的欲望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可能会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个体对内心憎恨的对象过分热情。

(6)否认:当个体难以接受应激事件所带来的痛苦时,个体否认事实的存在,当作未发生,以减轻心理负担,比如,癌症患者怀疑医师的诊断。

(7)升华:将不被社会接受的动机、欲望导向能被社会接受认可的目标和方向上去。比如,将嫉妒别人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8)幽默:可以打破窘境,改变困难局面,是一种积极、成熟的行为防御机制。

2.改变认知 应激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事件的解释、评价,因此,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评价以降低应激压力。个体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多思考关注事件的积极方面,分散对消极因素的关注,事件对个体的威胁性会降低,应激压力得到缓解。

重点提示

问题集中性应对是直接指向应激源的,伴随着问题的解决,个体相应的心理、生理反应也会得到缓解,是治本的方法;情绪集中性应对对应激源不产生影响,而是着重个体的负性情绪的缓解,是治标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