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等障碍的一类疾病,特点是心理状态的异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有其特殊要求。
(一)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
1.提供人性化关怀 精神患者同其他患者的病因、症状和体质不同,更需要得到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病科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痛苦,实施人性化关怀,通过药物、手术,辅以家庭化的关怀等方法,让患者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积极履行职责 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异常,自知力和自制力差,不能配合护理工作,治疗、护理、生活、饮食、起居全靠护理人员的管理安排。对待此类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随时看管照顾和关心体贴,做好思想工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全面护理,自觉履行职责,细致入微地关爱照顾患者。
3.加强病房管理 精神疾病患者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情感、行为均出现明显异常;情绪多变,言行怪异,有时会出现发生自伤、伤人、破坏环境、打砸物品甚至殴打医护人员的行为,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管理,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保证医疗秩序和人身安全。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道德规范
1.尊重患者权利 疾病导致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异常,可能会发生一些病态、异常的言行,有时会做出伤害护理人员和阻碍护理工作的事情。护理人员要予以理解、宽容、学会克制和容忍,遵守职业道德,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应享的权利,决不能借“治疗”惩罚患者,体现护理工作的人道主义精神。
2.适时约束保护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较难,患者反复无常,病房存在着潜在危险。有些患者有自伤、自杀、妄想行为,突发事件难以预料,一定要严加防范。为避免伤害发生,保护护患双方人身安全,必要时可采取强迫治疗或行为控制等约束措施。要按照医嘱和护理操作规程,适时约束保护,注重人身安全。
3.保守隐私秘密 精神病患者的病史往往涉及患者的隐私和秘密,患者在患病或恢复期,本人及亲属都不愿泄漏病情。所以,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采取保护性措施,保守隐私秘密。也不可在患者及亲属面前泄露医院内部以及工作人员的私人情况,以防发生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