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氯丙嗪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注意事项

氯丙嗪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注意事项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镇静安定、抗精神病作用:精神失常患者服用氯丙嗪后,可迅速控制兴奋躁狂症状,大剂量连续应用后,幻觉、妄想等症状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生活自理。抗精神病作用无耐受性。亦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配合物理降温措施,可使机体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水平。

代表药为氯丙嗪(冬眠灵)。

(一)作用和应用

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同时还可阻断α受体和M受体。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安定、抗精神病作用:精神失常患者服用氯丙嗪后,可迅速控制兴奋躁狂症状,大剂量连续应用后,幻觉、妄想等症状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生活自理。抗精神病作用无耐受性。氯丙嗪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都有效果,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最好;也用于躁狂症的治疗。

(2)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

(3)体温调节作用:对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灵,使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配合物理降温措施,可使机体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水平。既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也可降低正常人的体温。临床上常用人工冬眠合剂:氯丙嗪和异丙嗪、哌替啶配伍,可用于人工冬眠疗法,以降低患者的基础代谢,用于抢救甲亢危象、血压危象、高热惊厥等危重病人。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等中枢药物的作用。

2.对自主神经的作用 氯丙嗪能阻断α受体,扩张外周血管,导致血压下降,但其降压作用反复应用后易产生耐受性,故不用于治疗高血压。氯丙嗪阻断M受体而出现抗胆碱作用,因其作用弱,无治疗意义。

重点提示

由于氯丙嗪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故对氯丙嗪引起的血压下降应当用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升压。

3.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使生长激素、促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泌减少,催乳素分泌增多。

其他常用抗精神失常药特点与应用见表7-4。

(二)不良反应

氯丙嗪的安全范围大,但作用与应用广泛,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

1.一般不良反应 有嗜睡、乏力、精神抑郁、意识障碍、紧张、鼻塞、口干、便秘、食欲减退、视物模糊、血压下降等。

2.锥体外系症状 是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①帕金森综合征:老年人多见。②急性肌张力障碍:青少年多见。③静坐不能:中年人多见。④迟发性运动障碍。多用苯海索对抗。

3.直立性低血压 注射或大剂量给药后卧床休息1~2h,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4.其他 少数人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微胆管阻塞性黄疸等。过敏反应有皮疹、发热、粒细胞缺乏症等。

表7-4 常用的抗精神失常药特点与应用

(续 表)

(三)用药护理

1.对初次接受本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了解其病史,对本类药物过敏者要禁用。

2.对治疗不合作的患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患者规律、正常用药。

3.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如果发现锥体外系反应的早期症状,如反应迟缓、动作笨拙、少动、表情呆滞、流涎、双手细颤或烦躁不安等,应报告医师。

4.氯丙嗪大剂量应用或在注射给药后,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要注意:①大剂量应用或在注射给药后,要卧床休息1~2h,再缓慢起床;②人工冬眠疗法时,应采取头低足高卧位;③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又不缓解时,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采取升高血压的措施。

5.当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感及与原精神疾病不相符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紧张状态或兴奋躁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6.对用药后突然出现畏寒、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的患者,要认真观察其病情变化,并检测其白细胞变化,以防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7.注意观察恶性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如严重锥体外系症状、发热、心动过速、大汗淋漓、流涎、尿潴留等。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医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