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外免疫学检测

体外免疫学检测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在体外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据此可判断检测标本中抗原与抗体是否对应,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体液免疫检测时,可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因检测时多采用人或动物的血清作为抗体的来源,故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又称为血清学反应。可用于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等。

(一)体液免疫检测

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在体外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据此可判断检测标本中抗原与抗体是否对应,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

重点提示

体液免疫检测时,可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因检测时多采用人或动物的血清作为抗体的来源,故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又称为血清学反应。

常用体液免疫检测法有如下几种。

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凝集反应,主要有以下类型。

(1)直接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有玻片法与试管法等。玻片法为定性试验,应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及人红细胞ABO血型测定等;试管法为半定量试验,以抗原抗体结合出现明显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效价(或滴度),来表示被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如肥达试验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2)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微球载体上,形成致敏载体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进行反应,出现载体颗粒的凝集现象。

(3)协同凝集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SPA)可非特异性地与IgG的Fc段结合,结合后的IgG Fab段仍保持与相应抗原结合的能力。因此,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与IgG连接,再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此称为协同凝集反应。本试验可检测血液、脑脊液等组织液中存在的微量可溶性抗原,常用于流行性脑炎、伤寒、布氏菌病等的早期诊断。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积物,称为沉淀反应。

(1)单向琼脂扩散:单向琼脂扩散是将抗体混入溶解的琼脂中制成含有抗体的琼脂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并将抗原加入小孔内,抗原从小孔向四周扩散,与琼脂中的抗体相遇形成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沉淀圈,沉淀圈直径与抗原的浓度呈正相关。可用于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等。

(2)双向琼脂扩散与对流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是在琼脂板上按一定距离打数个小孔,相邻的两孔内分别加入抗原和抗体材料。抗原和抗体向四周扩散,在两孔间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此法可用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检测;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琼脂板放入电泳槽内,负极侧孔加入抗原,正极侧孔加入抗体,通电后抗原和抗体很快集中在两孔间的琼脂中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该法快速,敏感性高于双向琼脂扩散。

3.免疫标记技术 是用酶、荧光素、放射性核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以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其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反应快速等优点。主要有以下方法。

(1)免疫酶技术:即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有色物质,借助光镜做出定位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和诊断快速。

(2)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罗丹明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定性或定位检查抗原或抗体。可用于细菌、病毒等感染的诊断。

(3)放射免疫测定:应用竞争性结合的原理,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放射活性判断结果。敏感性高,可进行超微量分析,如测定激素和药物浓度。

(4)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相结合的以微孔滤膜为载体的快带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如夹心法检测尿液HCG。

(5)免疫印迹试验:该法能检测多种病毒的抗体或抗原。常用于HIV抗体的检测。

(二)细胞免疫检测

1.E花环试验 人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又称E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人T细胞能直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花环,此试验称为E花环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能形成花环的细胞(即T细胞)正常值为60%~80%。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在体外T细胞能被有丝分裂原(PHA、Con A等)激活而转化为淋巴母细胞,依据T细胞的转化率,可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