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验案分析

临床验案分析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治12次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遗留左上肢麻木感偶发。综前法续治5次,患者症状消失。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部位属阳位,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10个月来症状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手持蚌壳式辅助推拿器具放松腰背部竖脊肌。推拿治疗一周3次。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腰部劳累与受凉。患者张某,因右侧臀部疼痛1个月余来诊。

器械辅助推拿需要遵从手法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基本器械辅助推拿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运用。器械辅助推拿治疗技术还常与手法推拿技术相配合,以发挥优化治疗效果的作用。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乔某,因颈痛伴左上肢麻木感5个月余来诊。

患者否认颈部外伤史,长期从事屈颈位工作,平素存在颈痛,5个月前出现颈痛明显加重,并伴有左侧上肢麻木感,颈椎后伸时症状明显。体格检查:项背肌紧张,颈椎后伸活动明显受限,前屈、旋转功能尚可;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腱反射正常。C2、C5、C6棘旁压痛明显。颈椎X线检查显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6椎间隙变窄,C5左侧椎间孔变小。

治疗: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身旁,手持蚌壳式推拿辅助器,用较轻柔的按揉法放松肩背部肌肉,时间3min;以拇指按揉法放松颈部伸肌,按揉患侧风池、肩中俞、肩井;持手枪式按摩辅助器按揉天宗、阿是穴,每穴各2min;患者坐位,医者用中指按揉患侧极泉10次;然后用大拇指按揉患侧合谷、后溪,同时嘱患者主动活动颈部(屈伸、侧屈、旋转至最大限度);最后拿揉肩井、风池,桑枝棒击大椎、患侧三角肌、前臂屈肌,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20min。经治12次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遗留左上肢麻木感偶发。综前法续治5次,患者症状消失。

按语:该治疗方案中将手法刺激与器具辅助推拿配合应用。除阿是穴外,选择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天宗、后溪,手少阴心经的极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风池是颈椎病常用穴位,肩井也是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特效穴,“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因此拿揉肩井是常用的收势。取肩中俞可缓解局部肌痉挛,降低肌张力,从而达到缓急止痛之功。后溪穴通过手太阳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督脉为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之经气。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部位属阳位,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故通过手法作用于后溪穴,可调理督脉之经气。极泉穴乃手少阴心经穴,“心主血脉”,主宰血脉之运行,濡养肢体关节,又手少阴经循肩背上肢体侧而行,故取极泉穴能明显改善经络的气血运行,对臂丛神经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之输穴,因阳明经多气多血,主宗筋,又因“俞主体重节痛”,故远端取合谷穴以通阳明经气,使经脉通达,气血和调,通络止痛。

(2)腰痛病(腰肌劳损)

孙某,女,42岁。因腰痛10个月余来诊。

患者自诉长期弯腰劳作,腰部不适史10个月余。来诊时腰骶部右侧酸痛不舒,劳累、负重及久行加重,休息后稍减。遇寒加重,得热痛减。10个月来症状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查体:腰椎生理曲度稍变直,无明显侧弯,L3、L4棘突右侧压痛点(+),腰部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70°,“4”字试验(-),屈膝屈髋试验(-),跟臀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薄白,脉涩。

治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治疗方案如下。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手持蚌壳式辅助推拿器具放松腰背部竖脊肌。用法往返重点刺激L3-S1棘突旁肌肉、臀部及大腿后侧。用较重刺激弹拨患侧竖脊肌3~5遍。以上操作时间为6~8min。持手枪式按摩辅助器按揉患侧承山、承筋。持蚌壳式按摩辅助器,在右大腿后侧从承扶推向委中,从委中推向承山。时间为3min。采用腰部斜扳法调整腰椎小关节紊乱,直擦腰背部膀胱经,横擦腰骶部。最后患者取立位,背略前屈,医者以马步裆势或蹲位姿势立于患者背后,右手握持桑枝棒击打患者两侧膀胱经外侧线T4-10段,左右各2~3下。

推拿治疗一周3次。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腰部劳累与受凉。经治疗10次后,腰痛明显缓解。16次治疗后,腰痛基本消失。

按语:慢性腰肌劳损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劳累过度,感受寒湿,久病年衰所致肾精亏损、筋脉失养、寒湿凝络而发。中医学认为,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现代医学则认为,腰肌劳损多由于劳累过度,身体运动不平衡,日积月累而逐渐发生的一种微细肌纤维损伤,是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病变,在此基础上,可因突然用力或腰部突然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急性损伤,继而使受伤组织出现无菌炎症、挛缩、粘连,使腰部组织过度摩擦引起慢性劳损。由于腰肌劳损主要是局部组织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导致局部肌肉紧张、痉挛。而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因为手法治疗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紧张的原因,也就是既可治标也可治本,做到标本兼治。推拿放松肌肉的机制有3个方面:一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这是方案中按揉法、擦法发挥的作用所在;二是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这是方案中弹拨法、器具辅助按揉法作用所在;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是方案中直推法目的所在。而擦膀胱经可以起到振奋阳气、舒筋通络、缓解疲劳的作用。

(3)梨状肌综合征

患者张某,因右侧臀部疼痛1个月余来诊。患者于1个月前做下蹲动作时不慎出现右臀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疼痛呈牵拉紧缩感,觉右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轻度放射痛。来诊时右下肢不能伸直,呈跛行步态。体格检查:腰部活动正常,无明显压痛;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压痛(+),并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梨状肌紧张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右侧50°;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征(-)。

治以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治疗方案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第一步,医者以蚌壳式按摩器沿患侧梨状肌体表投影区行按揉法,宜轻柔缓和,反复施术3~5遍;持蚌壳式辅助器沿臀部直推向委中、承山。第二步,以单拐式按摩器向臀部深层点按至梨状肌,并沿与梨状肌肌纤维走行相垂直的方向来回弹拨治疗,力量由轻到重,反复施术3~5遍。操作时应以腋下夹持拐式按摩器一端,另一手固定患处进行保护,防止器械滑落。第三步,医者以手枪式按摩器点按阿是穴、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每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第四步,医者一手以手枪式推拿辅助器点按患处,另一手握住患侧下肢踝部,令患肢屈膝,同时髋关节做外展外旋被动运动,反复3~5遍。

每周治疗2~3次,经10次治疗后,患者臀部疼痛消失,患侧直腿抬高试验提高到80°。

按语:器械辅助推拿技术应用于梨状肌综合征时主要采用手枪式、蚌壳式或单拐式推拿辅助器械。综合运用数种辅助推拿技术,体现了器械辅助推拿的优势。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关键是缓解梨状肌痉挛,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通过局部刺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供应,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器械辅助推拿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够迅速解决患者臀部的肌肉疼痛、肌肉的紧张及痉挛、下肢放射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梨状肌位于臀部中层,起自第2 4骶椎前面的骶前孔外侧,肌纤维向外下方穿过坐骨大孔出骨盆到臀部,形成狭窄的肌腱抵止于股骨大粗隆顶部。器械辅助推拿技术相对于常用手法治疗的优势在于,臀部肌肉较为丰厚,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辅助工具可以使医者的力量有效地传导到肌肉深部,提高了临床疗效,保护了医者的手部健康。需要注意的是,梨状肌综合征急性损伤期局部刺激量不宜过大,在恢复期可适当加大刺激量。

(4) 痛经(刮痧治疗)

患者孙某,女,21岁,未婚,15岁初潮。因痛经1年余来诊。来诊时诉每于行经前2~3d即出现小腹剧痛,甚则汗出,经多次服用中西药物,未获理想效果。近2个月痛经症状加重,伴有胁肋部、乳房胀痛,头痛、头晕,腰酸肢倦乏力。月经周期尚准,经期6d,量适中,经色暗,有血块。平素体健,性急易怒,晨起口苦,四肢发凉,腹部不喜重按。面色苍白,二便调,夜寐安。舌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细。辨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采取推拿手法与刮痧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患者仰卧位,施术者沿顺时针方向在患者腹部行掌摩法,用掌振法操作于小腹部,指按气海、关元;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指按法操作于肝俞、肾俞、命门、八髎穴;最后以擦法操作于腰骶部,透热为度。

配合刮痧治疗。涂抹刮痧油后,刮痧部位与顺序:刮足三阴经,由血海沿下肢内侧向下经阴陵泉、曲泉、地机、三阴交等穴,刮至太溪穴;刮足太阳膀胱经,由膈俞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经肝俞、脾俞、肾俞、志室、关元俞等穴,刮至次髎;刮督脉,由至阳穴沿脊柱向下经命门、腰阳关等穴,刮至腰俞穴;刮任脉,由中脘穴经前正中线向下经气海、关元、中极穴。刮足厥阴肝经,取期门,太冲穴。

手法治疗每周2次,刮痧治疗每周1次(月经来潮期间不刮)。4周后问诊,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经期经量基本正常。8周后,患者痛经症状消失。

按语:痛经是指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的病证,亦称“经行腹痛”,尤以青年女性为多见。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系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宫颈狭窄等因素所引起的痛经。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机制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利;经期受寒饮冷,寒凝胞宫,致使冲任郁阻,胞宫经脉瘀滞不畅,不通则痛;由素体气血亏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治疗中需分清虚实,辨证明确,合理施治。

经脉气血失调是治病的重要原因。《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刮痧法在人体体表相关穴部操作,通过刺激经络腧穴,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消除病理因素的目的而使疾病痊愈。小腹部气海至中极诸穴,善治小腹疼痛,且气海为人身元气之海,故取气海、关元、中极通调任脉气机;取膀胱经、腰骶部腧穴以温阳固本,益肾培元;取足厥阴肝经穴期门、太冲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在上述穴部刮痧,能激发经络阳气,温宫散寒,理气化瘀,疏通冲任气血,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临床治疗中观察证实本法不但具有显著的即时止痛效果,远期疗效亦较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