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疼痛的解剖

疼痛的解剖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体表的不同,对于内脏和血管来说,感染、炎症、扩张、痉挛、缺血等对内脏和血管伤害性感受器都是一些重要的伤害性刺激。

疼痛与其他感觉一样,是由一种适宜的刺激(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换能后转变成神经冲动(伤害性信息),循相应的感觉传入通路(伤害性传入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脊髓、脑干、间脑中继后直到大脑边缘系统大脑皮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的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1.致痛物质的产生 外伤、疾病或炎症都能引起组织损伤。损伤的组织便向细胞外液中释放一些能引起疼痛的内源性化学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致痛物质,如K+、H+、组胺、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缓激肽和P物质(SP)等。这些致痛物质除能直接兴奋伤害性感受器外,还能通过改变局部生化微环境,间接地提高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性,降低其兴奋阈值,使伤害性感受器敏感化。这些致痛物质还能改变毛细血管的舒缩状态,提高其通透性,影响疼痛的产生和发展。

2.伤害性感受器 痛觉的感受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等不同组织,称为伤害性感受器。伤害性刺激或者直接兴奋这些感受器,或者通过释放致痛物质可激活这些感受器。与体表的不同,对于内脏和血管来说,感染、炎症、扩张、痉挛、缺血等对内脏和血管伤害性感受器都是一些重要的伤害性刺激。

在感觉系统中,绝大多数感觉末梢在接受反复刺激时会发生适应或疲劳,其反应性逐步降低。但伤害性感受器却相反,在接受反复刺激时,其兴奋阈值降低,反应性提高,对刺激的反应增强,反应的持续时间也延长,在停止刺激后还会出现持久放电。

3.伤害性信息的传入 伤害性刺激和内源性致痛物质,通过伤害性感受器的换能机制转变成神经冲动,循着外周神经的传入纤维,将伤害性信息传入脊髓背角或延髓。

4.伤害性传入和脊髓背角 胞体位于背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伤害性传入,沿背根束进入脊髓背角,与第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将伤害性信息传向脊髓以上的结构。脊髓背角不仅接受和传递伤害性传入信息,而且还对伤害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里汇聚着来自外周的不同传入神经、来自脑干和大脑皮质的下行投射神经,加上背角局部中间神经元,组成十分复杂的神经网络,并含有非常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结构基础和生化成分将多方面来的信息通过兴奋和抑制之间的汇聚、综合,对伤害性信息进行整合。

5.痛觉的上行传导通路 传导伤害性信息的纤维传入背角后,在同侧交换神经元,然后交叉到对侧,组成前外侧系统上行,其中的脊丘束、脊网束和脊中脑束是主要的痛觉传导通路,将躯体的伤害性信息传至大脑。

6.痛觉的脊髓以上整合中枢 脊髓以上的高位中枢,包括大脑皮质将多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得出一种具有感觉类型、强度、时间和空间特征,还有动机和情感,以及认知方面的表现及体验,即痛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