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在病名钻牛角,六经辨证统百病

不在病名钻牛角,六经辨证统百病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临证之际,不必在“病名”上钻牛角,不但不考虑西医的病名,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45页)。怀孕5个月,突然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经急诊治疗2周,病势转重,邀李氏诊视。

李可认为,“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正是《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临证之际,不必在“病名”上钻牛角,不但不考虑西医的病名,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45页)。他这段箴言,是从“蛛网膜下腔出血”案中大彻大悟的。让我们来一起感受这一过程。

蛛网膜下腔出血 温某,女,27岁。怀孕5个月,突然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经急诊治疗2周,病势转重,邀李氏诊视。询知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居高不下,频频喷射状呕吐。近日多次发生短暂性抽搐,一度口眼㖞斜,头痛如破,呻吟不绝,目赤气粗,呕吐稠黏痰涎及黄绿色苦水,其气秽臭。脉弦滑而劲,阵阵神糊。证属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有蒙蔽神明之险,急则治标,予降气涤痰和胃降逆:赭石、怀牛膝、生半夏各30g,胆南星、天竺黄、柴胡、黄芩、酒龙胆、枳实、炙甘草各10g,白芍45g,珍珠母、茯苓30g,全蝎5g、蜈蚣3条(研末,冲服),生姜30g,姜汁10ml(兑入),煎取浓汁300ml,小量多次缓缓呷服,待呕止,顿服安宫牛黄丸1丸。1剂后,头痛减,抽搐未发,神志已清。凌晨又见剧烈头痛约1刻钟,呕减而未止,吐出酸苦黏涎,脉弦滑较昨稍缓,舌上水滑,胃中觉凉。改投镇肝熄风汤合吴茱萸汤加减,重在降逆和肝胃:赭石45g,怀牛膝、生半夏、茯苓各30g,红参(另炖)、吴茱萸(开水冲洗7次)、炙甘草各15g,全蝎10g,蜈蚣10条,生姜30g,姜汁10ml。1剂后痛呕均止,颅内压正常。仍予原方加减,侧重化瘀2剂,诸症均退,未见任何后遗症。唯输液一侧之下肢肿,予补阳还五汤调理而愈(45页)。

【按】本例之剧烈头痛,在加吴茱萸汤后一剂而止。因吴茱萸辛苦大热,其气燥烈,李可在下笔之际曾有犹豫,恐不合于“脑出血”症。中医虽无“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病名,但患者头痛如破,剧烈呕吐,吐出物为酸苦涎沫,又自觉胃凉,正是肝胃虚寒,痰饮上冲之吴茱萸汤证,投之“效如桴鼓”,李氏由此悟出其中的道理。

李可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当局者迷,有一生悟不透此理者,今特为点出(167页)。首先是治西医病的原则:人是本,病为标;正胜则邪从热化、实化,正虚则邪从寒化、虚化;中医之“证”是整体失调在患病阶段的矛盾集中点,西医之“病”是整体失调所派生的局部变化;当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发生冲突时,要毫不犹豫地舍病从证。其次是治西医病之七步: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有伏邪者,当引邪外透;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针对个体特异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使面对西医急性炎症,也不要跟着“炎”字跑;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最后跳出病名的巢穴,超乎象外,以六经辨证统治百病;治法要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去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