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季与针灸

四季与针灸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问岐伯道:“四时气候,各有不同的情况,而百病的产生,也有不同的原因,要根据什么来决定针灸治疗呢?”

本篇指出针刺治疗必须根据时令气候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穴位,以及确定进针的深浅和施针的手法。


黄帝问岐伯道:“四时气候,各有不同的情况,而百病的产生,也有不同的原因,要根据什么来决定针灸治疗呢?”岐伯回答说:“四时的气候,各自具有不同的方位,灸刺的原则,应根据不同季节与穴位的关系来决定。所以春天可取络脉分肉的间隙,病重的深刺,病轻的浅刺;夏天取用阳经、孙络,或分肉之间,要透过皮肤浅刺;秋天取用各经的输穴,如果病邪在六腑,就取用合穴;在冬天取用各经的井穴和荥穴,要深刺且长时间留针。

患温疟而不出汗的,可以取五十九个热病的主要腧穴来治疗。患风水病,从而造成皮肤浮肿的,可以取五十七个治疗水病的主要穴位进行治疗。如果皮肤下有淤血,就应针刺放血。对于脾气虚寒的飧泄症,应取三阴交穴、阴陵泉,用补法治疗,且留针时间较长,要在针下有热感后才能止针。在外侧部位患抽筋的,取三阳经的腧穴施针;在内侧部位抽筋的,取三阴经的腧穴针刺,都应选用火针。治疗水肿而无风邪的,先用铍针刺患挑下三寸,针刺之后,用像竹筒一样中空的针刺入针孔,用来排泄腹中的积水。反复这样做,直至把水放尽,使肌肉恢复正常的弹性为止。若水的排泄缓慢,就会使病人烦躁满闷感;若排泄得较快,病人就会觉得舒适安静。隔一天刺一次,直到积水被排尽为止,同时,在刚进行针刺时还应服用利水的药物。服药后,不能进食,进食后,也不可马上服药,禁食其他可以引发脾气虚寒的食物一百三十五天。患各种痹症且久治不愈的,证明有寒湿久留在体内,应取火针刺足三里;如腹中不适,就应取足三里穴针刺。对于气虚的疾病,用补法治疗;邪气盛的,就用泻法治疗。对于患有麻风病的人,应经常针刺其肿胀部位,再用锐利的针刺其患处,用手按压,排出其恶气,直到肿胀消失为止。患者应经常吃普通食物,忌吃任何禁忌食物。

如果腹内时常有鸣响,气上逆而冲向胸部,呼吸急促,身体不能长久站立,就说明邪气在大肠中,应针刺气海、巨虚上廉、足三里三穴。如小腹部牵引睾丸作痛,并连及腰脊作痛,同时还上冲至心而痛,则表明邪气在小肠,是小肠疝病。这是因为,小肠向下连接睾丸脉系,向下附属于脊椎,而向上又与肝肺相通,联络于心系。因此当邪气盛时,就会导致厥气上逆,从而冲犯肠胃,干扰肝脏的正常工作,将病痛散布在肓膜,以集结在肚脐部位。因此,治疗小肠的疾病,应当取脐下的气海穴,以疏散邪气,刺足厥阴经,以泻导肝经之实;刺手太阴经,以补充肺经之虚;取下巨虚穴以去除小肠的病邪,并且按照邪气所过的经脉取穴治疗。

病人时常呕吐,且呕吐时有苦水,常叹息,心中恐惧不安,就像害怕别人将他抓捕一样,这是病邪在胆,胃气上逆所致。因为胆汁外泄,口中就有苦味,而胃气上逆,就会呕出苦水,所以叫‘呕胆’。治疗这种疾病,应取足三里穴,以便减少胃气之逆,针刺足少阳胆经的血络,以阻止其胆气上逆,然后根据虚实,采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治疗,调和虚实以去其邪。如饮食停滞不下,胸膈就会闭塞不通,这是胃脘中有邪气所致。如果上脘不通,就说明邪气在上脘,应针刺上脘穴,使气下行;若下脘不通,就说明邪气在下脘,就应针刺下脘穴。如果小腹部出现肿痛,且小便不通,这是有邪气在膀胱,针刺时,应取太阳大络,并审察足厥阴经的小络与足太阳经的络脉,如有淤血,应用针刺出血,如果小腹部肿痛,并且向上连及胃脘的,应取足三里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