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翔忽视道德的功利主义

罗翔忽视道德的功利主义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功利主义认为,如果一个行为有助于带来合乎需要或良好的结果,那它就是道德的行为。显然结论是相反的,对于这类问题,还需要有非结果论之一的义务论来补充。非结果论的主要理论是规则非结果论,即义务论或道义论。结果论与非结果论各有其长处和缺陷,在动机与效果上均强调某一方面。康德义务论单方面强调动机,不论其结果;边沁的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而否认动机作用。因此,这两个理论的结合,是完善的伦理学理论应具备的。

2.4.1 结果论

结果论(consequentialism),故名思义,这种道德理论关注的是行为的结果,或一行为应达到一定的目的,故又称目的论。结果论的主要代表是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这一名称源于“功利”一词,意思是有利的、有益的。功利主义认为,如果一个行为有助于带来合乎需要或良好的结果,那它就是道德的行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行为或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有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这里之所以提到行为和规则两词,是因为功利主义一般有两种主要类型,即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认为任何人都应使自己的行为给影响所及的每一个人带来最大的好处。这一理论认为,无法为所有的行为制定什么规则,因为人们每时每刻所处的环境、条件都不相同,应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能带来最大好处的行为。如医疗实践中的讲真话问题。讲真话这一原则不可能普遍适用,相反,完全否定又违背了病人自主权要求,因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病人有利的处理方法,讲与不讲是根据特定情景而定的。行为功利主义的长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有相当的灵活性,但正因为如此,也有其缺陷。其一,行为结果好坏在行为前有时很难判断;其二,缺乏任何规范的道德理论很难被人们所掌握。为了克服行为功利主义的缺陷,规则功利主义便应运而生。

规则功利主义认为人们应当遵守能给一切有关者带来最大好处的规则。规则制定来源于功利观点,即规则应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如此,按规则去做的行为便是道德的行为。规则功利主义的长处是克服了行为功利主义的随意性,制定出人人均应遵守的道德准则,这样就不用在每一具体行为中都计算其利弊后果,而且,规则更容易被人掌握。但是,规则功利主义也有其不足:其一是制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很困难,常常会有例外的情况。不论一个原则规范体系制定得多么严密精确,不可能适用所有的情况,故还有一个具体分析问题,这需要由行为功利主义来补充,前述的讲真话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二,规则制定是根据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却容易导致忽视对少数人不利的后果。例如,医生用100名儿童来做实验,实验会给儿童们带来痛苦和导致致命伤残,如果医生保证通过实验将来可救活1000万儿童,那么这个实验就是道德的吗?显然结论是相反的,对于这类问题,还需要有非结果论之一的义务论来补充。

2.4.2 非结果论

非结果论(nonconsequentialism)的道德理论基础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某种道德义务的。例如,判定人的行为时,只看是否履行道德义务,不看其结果,判定人时,只看其品质、动机,不论其做事的效果。非结果论的主要理论是规则非结果论,即义务论或道义论(deontology)。主要代表者是康德,他提出了其道德体系的根本原理——绝对命令。人类社会的道德是听命于道德绝对命令,绝对命令不须证明并且具有普遍性,人们出于义务感而服从绝对的道德规则,而且只有这样才是道德的。绝对命令有几种表述形式:

第一种形式: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一切人所能奉行的规则,这一行为是道德的;反之,一个人的行为规则不能为一切人所奉行,那么这一行为就是不道德的。此种形式是以一行为规范能否普遍适用来证明其道德是非的。如说谎和自杀之所以不道德,是因为它们不能成为社会人人遵守的普遍规则。如果人人都说谎,社会就不存在信任和遵守信约了;人人都因为痛苦而去自杀,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下去。

第二种形式:一个人在某一行为中不把任何人单纯看作手段,而看成是行为的目的便是道德的,反之,是不道德的。按这种形式,假若某医生在病人身上用了一种新疗法,尽管此疗法效果是肯定的,但是此医生仅仅是为了其科研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治愈病人,那么这一行为在道德上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位医生的所作所为不是把病人视为目的,而仅仅当作手段。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各有其长处和缺陷,在动机与效果上均强调某一方面。康德义务论单方面强调动机,不论其结果;边沁的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而否认动机作用。而在实际生活中,当动机与效果矛盾时,只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这两个理论的结合,是完善的伦理学理论应具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