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注意事项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是拔罐部位不平造成漏气,须改换部位或改用面垫拔罐。病情急者,可一日一次或一日几次;对连续拔罐者,应轮换拔罐部位。

1.选准应拔部位、罐具和罐法 根据治病所选穴位,选准应拔部位。一般选穴以背部、腹部和四肢为多。再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来选择拔罐的最佳方法以及罐具型号和口径大小、罐具多少。

2.保持环境舒适 拔罐时,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3.选择好体位 患者体位既要舒适又要便于拔罐的操作。

4.掌握好拔罐的吸引力 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时机及速度、罐具的大小、罐内温度等因素有关。若罐内温度高、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若吸拔力过大,可以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以减轻吸拔力,或重新再拔;若吸拔力太小,可重新拔或改用大口径罐具。若是拔罐部位不平造成漏气,须改换部位或改用面垫拔罐。

5.注意患者的反应 如果拔罐时患者感觉胀痛明显,或灼热难受,应立即起罐,变换部位再行拔罐,或减小吸拔力,或改用口径小的罐具多拔几次。

6.注意火的大小 拔罐所点的火,主要是要求能排尽罐内空气,以达到最大吸力,为此,待燃烧火焰行将熄灭时扣罐为佳,火焰最大时容易灼伤皮肤,应该注意。

7.防止烫伤 如在点火过程中发现罐口过热,应当换罐,或用湿毛巾抹一抹,以降低罐口温度,以防烫伤。

8.水疱的处理 烫伤、吸拔过久、皮肤过敏,比较容易起水疱。一旦出现水疱,要防止擦破,可涂少许甲紫(紫药水),也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疱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然后用消毒敷料覆盖固定。出现水疱处不宜再拔罐,愈合后再拔。

9.拔罐时间长短要适宜 病情重、病灶深、肌肉丰厚处及疼痛性疾病,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肌肉薄及麻痹性疾病,拔罐时间宜短。气温低可适当延长拔罐时间,天热则缩短;体质强壮、青年人,拔罐时间宜长,体质虚弱、老年人、儿童则应减少时间。

10.治疗的间隔时间 主要根据病情而定。慢性疾病或病情缓和的,不必天天拔,隔日或隔几日一次。病情急者,可一日一次或一日几次;对连续拔罐者,应轮换拔罐部位。

11.防止罐具脱落 正拔罐时,患者不宜随便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的罐具多时,距离不要排得太近,否则因罐具互相挤压而致脱落。

12.罐具的大小与数目 每次需用罐具数目和口径大小,要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患部面积大小、年龄、以及皮肤的弹性等情况而定。一般是中、小口径的罐具多拔几次,作用较大;体弱的老年人及7岁以下儿童,宜用较小口径的罐具。

13.罐具用后的保管 用后的罐具要妥善保管,竹罐不宜放在火烤和日晒的地方,也不宜浸泡在液体中。若是陶瓷罐、玻璃罐等,切忌相互碰撞,以免造成毛口。

14.煮竹罐时间长短要适宜 煮的时间过长,则易脱落;过短则吸拔力不足,不易吸住。一般以3~5分钟为宜。

15.其他 针刺或刺络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法,消毒后必须等酒精完全挥发后才能拔罐,以防灼伤皮肤;留针拔罐和刺络拔罐,宜选用玻璃罐具,以便能随时观察到罐内局部皮肤的变化,以防因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