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ICC置管时尽量避免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该层中的神经纤维除控制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外,当血管受伤时还可发出疼痛信号。
1.血管壁结构图
血管壁结构见图2-1。
血管内膜:血管最内壁,以平坦、光滑、弹性的单层内皮细胞覆盖了整个血管的全程内壁。该内膜能分泌肝素和前列腺素,具有抗凝作用,且将血液以及输进静脉的药液与血管内壁的其他组织隔离开。光滑内膜下层是粗糙表面,当这一层内膜受到破坏和损伤时,就有可能导致静脉炎、血栓。PICC置管时尽量避免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图2-1 血管壁结构
血管中膜:血管中层,该层以平滑肌和有收缩性的组织相结合,维持静脉张力随血管内压力的增加或降低而扩张或收缩。该层中的神经纤维除控制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外,当血管受伤时还可发出疼痛信号。反复穿刺血管会刺激血管收缩、痉挛,更进一步增加了穿刺成功难度,还会造成送管困难。
血管外膜:血管最外层,全部以结缔组织构成保护层,连接周围组织并对血管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当穿刺针穿透这一层时,持针者的指端会感觉到轻微的反弹。
2.避免PICC置管时对血管的损伤
在血管的同一部位错穿、多穿、穿透,屡次损伤血管,造成血管内壁炎症,并激活血小板在该部位释放凝血元素,易形成血栓。
导管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摩擦:选择的血管较细,导管型号太粗,暴力送管,送管不顺利时反复送管,都会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另外,置管的位置不当:当置管位置选择在活动关节处时,患者每一次伸屈都会发生摩擦,多次重复此动作,血管内膜发生磨损,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