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术室管理制度

手术室管理制度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与该事件相关的物品,如输液瓶、血袋、药品、化验标本、手术器械、护理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涂改、伪造。7.根据护理差错、事故性质调查结果及当事人本人的认识,结合差错、事故处理“五不放过”原则,做出相应处理。8.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根据“五不放过”原则,及时记录所发生差错、事故的内容,由护士长负责并安排组织讨论,当事人做口头及书面检讨,并备案归档。

一、感染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衣、帽、裤、鞋,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

(2)入室人员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圆顶帽、口罩。

(3)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体检,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及穿脚套。

(5)进入手术室的推车轮须经消毒后进入半限制区。

(6)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帽、裤、鞋。

2.参观制度

(1)非本室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遵照上述规定执行,实习人员须由带教老师带领,不得单独进入手术室。

(3)参观人员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同意后,更换衣、帽、裤、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4)参观后离开手术间前应将参观用物归还原处。

(5)专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

(6)参观时应遵守无菌原则,距离手术无菌区域33.3cm以上。

(7)保持室内清洁、安静,不准吸烟。

(8)参观者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9)病人的直系亲属一律不准参观手术。

(10)晚、夜班谢绝参观。参观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每台手术可有进修生2人、实习生1人参观。主管护师、护士长、巡回护士有权管理。

二、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手术间按无菌、非无菌、污染手术分室。

2.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每月对手术医师、洗手护士的手指做一次细菌培养,要有据可查。

3.浸泡液及乙醇每日测比重,每周更换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记录。

4.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戴上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巡回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的门不要随便打开。

6.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

8.手术间紫外线要求:功率≥30W/m3,灯距地面<2.5m,配有紫外线反光罩,辐射强度>70μW/cm2

9.凡需要手术的病人术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体、HIV抗体,阳性者按传染病隔离技术要求执行。

10.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

三、特殊感染手术、隔离手术管理制度

1.以就地手术为原则,采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针筒为好,门口挂隔离牌。

2.术中的纱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烧的物品应全部焚烧。

3.器械、针筒、搪瓷盘应浸泡于0.5%过氧乙酸中30min,经2次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处理,包上应贴有红色传染病标志卡。

4.未使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贴上红色传染病标志卡,高压灭菌后做常规处理。

5.一切接触病人的用物包括推车、被褥应放置手术间内(布类要松散,带盖的盒要打开),用甲醛加热法熏蒸消毒,12.5ml/m3封闭24h。

四、手术间管理规定

1.每个手术间设负责护士1或2名,负责其全面质量管理。

2.建立手术间基数物品检查登记本、手术间物品定位示意图以及物品基数卡,以便管理。

3.手术间内大件物品应标明房间号,定位放置,保持序号与房间号一致。

4.手术间内小件物品全部入壁柜。壁柜内物品应按层摆放,定类、定位、定数、定卡。每天术毕由巡回护士负责物品补充、物品归位及卫生清洁,填写手术间物品检查登记本,并签名;每周由负责护士总查。

5.药品、消毒物品应贴有标签,每周由指定护士负责检查、更换及补充。

6.电路,医用供气、供氧、空调系统等设备,每周由专管技师负责检查、维护及检修。

7.值班护士每天对各手术间进行1次全面核查,并登记、签名。

五、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集中管理,室内通风、干燥、环境清洁,无杂物、无蝇、无尘,应有纱门、纱窗。

2.无菌物品柜清洁通风,应有专人检查,所有物品均应注明消毒、灭菌日期,无菌包按顺序排列,标记清楚,无过期物品,无菌物品有效期7d,过期则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3.无菌包体积不应超过30cm×30cm×40cm,包布大小合适,容器无破损,大、中型包中间及包布的反折处各放规定的化学试剂

4.浸泡器械的消毒液量应足够,器械关节应打开,每周更换消毒液,标记清楚,每月做1次细菌培养,要有据可查。

5.敷料桶、碘酒瓶、乙醇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乙醇浸泡液测试每日1次,比重保持在0.70~0.75,并有记录、签名。

7.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h消毒1次。

8.已打开包皮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h内存放于手术间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敷料室。

9.每月监测无菌物品1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10.对特殊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双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六、安全制度

1.定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爱护消防设施,不准移动或搬动做他用,消防器材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定期检查。

2.熟悉手术室的各种电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手术结束后,应拔去所有电源插头。电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剧毒药品应有专柜贮藏,配上锁,并派专人保管,使用进行登记。

4.易燃物品应安置在通风阴暗处,要求远离火源,专人管理。

5.值班人员应巡视手术室每个房间,负责氧气、吸引器、水、电、门、窗的安全检查及大门的安全检查,坚守工作岗位。

6.非值班人员勿任意进入手术室。

7.手术室内严禁吸烟。

8.接送病人时注意安全,防止碰伤、摔伤。

9.如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汇报有关部门,并向院部汇报。

七、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1.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其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即刻调查核实事故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时采取改正措施,总结教训。

2.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后,经科护士长核实后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核实后及时报院部。

3.发生严重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当事人应于24h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递交给护士长。

4.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差错或事故对病人造成的人身损害降至最低限度。

5.根据部门规章制度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将事故或差错定性。

6.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与该事件相关的物品,如输液瓶、血袋、药品、化验标本、手术器械、护理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涂改、伪造。

7.根据护理差错、事故性质调查结果及当事人本人的认识,结合差错、事故处理“五不放过”(原因、经过、结果、措施、教训)原则,做出相应处理。

8.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根据“五不放过”原则,及时记录所发生差错、事故的内容,由护士长负责并安排组织讨论,当事人做口头及书面检讨,并备案归档。

9.科内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的学习与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

10.实习护士发生差错、事故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等,由带教老师和护士酌情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

八、清洁卫生制度

1.保持手术间内医疗物品清洁整齐,每日手术前后用清洁湿抹布擦拭手术间壁柜、无影灯、器械车、手术床、桌面、窗台、门框、高频电刀等表面1次,术毕用含氯消毒液彻底清洁地面。

2.走廊及辅助间每日用清水清洁3次。

3.手术拖鞋一用一洗一消毒,每周擦拭鞋柜,每天更换外出衣1次。

4.每月对手术间的四壁、门、窗及室内各用物进行大清扫,并用清洁剂擦拭墙面及其他物品表面。

5.接送病人采用交换车或单车(每次出入经消毒液地垫擦拭),每天清洁并更换被单。

6.所有进入限制区的物品、设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推入。

7.每月做室内空气培养1次,细菌数应≤200cfu/m3。如不合格,必须重新关闭消毒,再做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

8.若为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空调系统低速运行状态下进行,并定期进行维护、清洁及消毒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每周清洗回风口、新风管初级过滤器,每月消毒空调管道系统,定期更换过滤器。

(2)每日手术前净化系统应提前0.5h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除做好风口等的清洁工作外,应提前3h开机。

(3)严格洁污流线,避免交叉感染。

9.污染手术后依不同类型分别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九、借物制度

1.凡属手术室内物品、器械,除抢救使用外一律不准外借。特殊情况,须经护士长同意方可外借。

2.严格办理借物登记手续,凡经护士长同意外借的所有物品,应登记品名、数量,并由借出人及借物人签字。

3.借出的物品、器械如有损坏或遗失,要即时追查,照价赔偿。

4.外借物品、器械归还后,应先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再灭菌后方可使用。

5.进修、实习医师一律不准外借任何器械及物品。

(王慧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