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手从上到下按摩腹部

双手从上到下按摩腹部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治疗因肱二头肌长腱黏度为主要病理改变所致的肩周炎。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用本法治疗64例,痊愈34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期间应绝对禁止麻醉下的牵引按摩。患部有粘连及运动障碍者,多用拨法;因受风者,多用搓法;由于筋脉受损、瘀血内阻经络不通者,用弹筋拨络法;肩部疼痛较重者,多用按压法和取远端点穴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肩凝症”。古称“漏肩风”、“五十肩”。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露肩贪凉,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郁滞关节所致。

【症状】 肩关节酸痛,活动则痛剧,甚则活动受限,抬举不能等。

【治疗】

方一 临床按压痛点和功能障碍不同,分为四型取穴。

(1)肱二头肌型(共164肩)。以肱二头肌压痛明显,主要功能障碍为前屈。

(2)大圆肌型(共80肩)。以大圆肌压痛明显,主要功能障碍为上臂内旋。

(3)三角肌型(共18肩)。以肩峰下三角肌压痛明显,主要功能障碍为外展。

(4)综合型(共12肩)。肩关节周围压痛均明显,前屈、上举、外展、臂伸功能均障碍。

治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侧,用手指或掌在肩部揉捏,约10分钟。再根据各型按摩主要疼痛肌肤,从上到下,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徐徐进行。然后顺其肌纤维走行方向,顺理肌肤3次。

被动活动:

(1)白蟒吐舌法。以右肩为例(以下同),术者左手虎口卡着肩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固定肩峰,右手握着患肢腕关节作屈肘后伸、伸肘前屈,上臂活动20次。

(2)大极通臂法。术者左右手同上,作肩峰关节前后旋转、动各10次。

(3)上举通臂法。术者左手同上,右手托肘,使患肢前屈,上举至最大限度。

(4)屈肘返背翻掌通臂法。术者左手固定肩峰,右手托肘背伸,使手背最大限度地接近健侧肩胛骨。

最后行弹拨胸筋、背筋、海底筋,并点按曲池、合谷等穴位,然后用双手掌分别在肩的前后侧揉动,缓解肌肉痉挛而收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适用于肩周炎。治疗296例(计304肩),同时按摩后,根据辨证加服补养气血、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镇痛等中药。结果:优者248肩(占81.6%),良者40肩(占13.2%),尚可16肩(占5.3%)。总优良率为94.8%。疗程最多23次,最少5次,平均7.6次。

方二 患肩局部。治法:患者正坐,患肩(以右肩为例)前屈、内旋位,肘屈曲令手尽力伸向健侧肩至最大限度。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经患者左肩上方拿定患者手腕,右手经患者右肩托扶患肢肘部。双手协调地作患臂内收、外展来回轻轻晃动,待患臂无对抗阻力时,顺其势将患臂向内用力牵拉。此时可闻患肩发出短促“咔嚓”的筋膜撕裂声,手法即结束。为解决施术时局部剧痛,术前可用活血药物配剂揉擦局部2~3分钟。对体弱者或考虑用1%普鲁卡因15~30毫升局部浸润后施术,如此可解决术时局部剧痛。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于治疗因肱二头肌长腱黏度为主要病理改变所致的肩周炎。本法系已故杜自明老中医的按摩手法之一。临床应用多年,多1次即愈,效果颇捷。

方三 患肩局部、阿是穴(压痛点)。

(1)按摩手法:摩肩——患者正坐,肩自然下垂。术者站其侧后方,用双手掌对颈、肩、背、胸组织大面积进行按、摩、揉、捏。

点穴——术者一手扶持患肩,另手拇指在痛腧部位(阿是穴)进行点、拨、理筋、镇定数次,然后令患者活动患肩,在最痛部位上保持不动。术者一手加以固定,另手拇指在痛点位置再次进行点、拨、理筋、镇定。

运肩——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另手握同侧肘腕部作肩部各方向的被动性活动。注意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不能粗暴。

松肩——操作姿势同摩肩。术者对颈、肩、胸、背大面积施行按、摩、揉、打。随即对痛腧所属原穴进行点、按。

(2)拔罐:对痛点或痛区用闪火法进行拔罐。慢性期者,先用锋针点刺出血,然后拔出瘀血。肩部肌肉肥厚者可用拉罐(即走罐)调经拔拉。

(3)功能锻炼:①站位:双手分执一等肩长小棍两头,以健侧带动患肩作前上举动作。然后双掌心握小棍两尽端,以健侧用力,通过木棍传送于患肢,视其耐受程度而作侧举动手。②患者前俯腰,患肩下垂作顺、逆时针划圈动作。③健手扶托患肘尖,用力作内收、外展、上举动作。

手法治疗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适用于肩周炎。治疗78例,优者(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复,不影响工作、生活者)54例,良者(疼痛减轻,功能未完全恢复,对日常工作影响不大者)15例,尚可(肩疼痛与功能有所改善,能坚持工作者)8例,无效1例。

方四 阿是穴(患部)、肩髃、肩贞、肩井、天宗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部位。

(1)术者用双手掌在患肩分推、对揉,以达温热为度。

(2)术者双手手指在患肩施以揉拨法(由轻到重,以活动肩关节部的肌肉为重点)。

(3)双手手指拿肩(以三角肌为重点)。

(4)拨压痛点肩髃、肩贞、肩井、天宗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部位等,手法不能过重,以免反应过大。

(5)动法:①对患肢不能上举者。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两腿半蹲式,将患臂肘部放于术者肩上,此时,术者的双手指互相交叉扣紧于患肩,在上之手用力下按,在下之手放于肩胛骨的腋窝缘,并推向脊柱侧,术者的肩和双手同时用力。②对患肢不能后伸者。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从患者腋下插入背后,双手指互相交叉扣紧放于患肩,此时,双手紧抱患肩揉动,而后术者的一侧肘部与患肢肘部相扣,然后摇动相扣之手与相扣之肘,同时向上并向外轻轻抖动。用力不能过猛,切忌暴力。③对患肢不能内收者。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健侧身后,一手放在健侧肩峰后,另一上肢放于患者健侧肩上,用手紧握患肢的肘部。此时,术者的双手呈相对方向,同时进行推和拉,在用力时,可微微摇颤抖动,推拉结合。用力不能过猛,以免拉伤。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按摩疗法》。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用本法治疗64例,痊愈34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期间应绝对禁止麻醉下的牵引按摩。可配用局部热敷或理疗,以及肩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时间为每日3~5次,每次5分钟即可。

方五 肩井、天宗、肩贞、肩髃、肩髎、合谷、曲池。

(1)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侧,双手掌揉肩背部,并在肩背部、上臂部做搓法,以透热为度。再用双掌根在肩胛冈下部做揉法,然后用拇指点肩井、肩髃、肩贞、天宗穴,每穴点3~5次。以疼痛处为重点。

(2)术者站于患侧前方,用单手掌揉上臂,并用拇指点肩髎、曲池、合谷穴,然后用拇指及示指、中指将腋前筋(胸大肌)和腋后筋(大小圆肌)以及横梁肌(斜方肌)做弹筋法,以有酸胀感为度。弹筋后再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远端,做连续的上下颤动,幅度由小到大,频率要快,约20秒钟。

(3)最后术者一手扶肩,另一手握前臂做肩关节的前后旋转运动数十次。

患部有粘连及运动障碍者,多用拨法;因受风者,多用搓法;由于筋脉受损、瘀血内阻经络不通者,用弹筋拨络法;肩部疼痛较重者,多用按压法和取远端点穴法。有炎症者,用揉法;气血不足者,加点足三里、气海穴;肝肾津液亏损者,加点肝俞及肾俞穴。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方。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