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汤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确诊其有燥屎者,即宜以大承气汤攻之。不行则痛与烦躁亦暂止,时休时作,故谓发作有时也,此有燥屎的为候,言外可与大承气汤攻之也。如诊其脉实,已传入阳明无疑,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脉不实而浮虚,则不关系阳明病,乃荣卫不调于外,则宜桂枝汤以发汗。若服吴茱萸汤,呕反增剧者,此属上焦有热,而非胃中有寒也。食谷欲呕为吴茱萸汤与小柴胡汤的共有证,但寒热有别,因并提出,以示其异,但与阳明病无关,不应列此。

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方解】茵陈蒿除湿热,栀子解热烦,二药均有驱黄作用,伍以通便的大黄,故治黄疸、心烦腹满、二便不利者。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注解】阳明病,即指大便干燥言。喜忘,即善忘,为有久瘀血的要证。热结于里,大便当硬,以有隐血,故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也,宜抵当汤下之。

【按】由本条大便色黑的说明,可见,出血证多由于瘀血所致者,宜注意。

又由本条可知,以水蛭、虻虫所配伍的抵当汤,为治比较陈固的瘀血证矣。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注解】阳明病,虽已下之,遗热未除,故心中懊而烦。若里有燥屎者,腹当硬满而拒按,则仍可攻之;若只微满而不实,大便必初头硬后溏,此乃虚烦的栀子豉汤证,则不可攻之。如确诊其有燥屎者,即宜以大承气汤攻之。

【按】大实大满亦有燥屎的为候,心中懊而烦,为栀子豉汤和大承气汤的共有证,腹微满或大实满为其主要鉴别法,此腹诊之所以必知。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注解】病人不大便五六日,胃肠中燥,大便结硬,欲行则涩滞不前,故绕脐痛而烦躁。不行则痛与烦躁亦暂止,时休时作,故谓发作有时也,此有燥屎的为候,言外可与大承气汤攻之也。

【按】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亦有燥屎的为候,虽未出方,当宜以大承气汤攻之。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病人烦热,汗出则解者,暗示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服大青龙汤则汗出烦热解也。但又续如疟状,日晡则发热,此已转属阳明病。如诊其脉实,已传入阳明无疑,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脉不实而浮虚,则不关系阳明病,乃荣卫不调于外,则宜桂枝汤以发汗。

【按】时发热汗出者,为桂枝汤证。但发热于日晡所,与阳明病日晡所发热者,很难区别,此时唯有辨之于脉,实则属阳明,浮虚乃在外也。不过只日晡所发热,即脉实又何至用大承气汤猛攻?殊不知将发汗,即转属阳明,病势猛剧,正在变化莫测之顷,缓恐恶证蜂起,当头痛击,此正其时,医者不但要知常规,更须知机应变,可与后之急下各条互参自明。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注解】前用大承气汤大下以后,今又六七日不大便,而烦躁亦始终未解,今腹满且痛者,则有燥屎也。之所以大下后而又有燥屎者,因其人本有宿食,下而不尽的缘故,仍宜大承气汤下之。

【按】此承前“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条,而重申攻毒须尽之意。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注解】小便不利,则大便应溏,今以里热实盛,边流边结反而乍难乍易。热实于里,外只时有微热,实热自里以上迫,故喘冒不能卧也,此亦燥屎的为候,宜大承气汤攻之。

243.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注解】属阳明,即属胃的意思,胃虚有寒饮,则食谷欲呕,吴茱萸汤主之。若服吴茱萸汤,呕反增剧者,此属上焦有热,而非胃中有寒也。

【按】属上焦,即指呕而不欲食的小柴胡汤证。食谷欲呕为吴茱萸汤与小柴胡汤的共有证,但寒热有别,因并提出,以示其异,但与阳明病无关,不应列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