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是腰椎活动的中心,为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的活动枢纽。由于第3腰椎横突在腰椎横突中最长,故在腰部活动时,所受到的牵拉应力最大,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承受的拉力及杠杆作用力亦大,因此损伤机会亦多。该病的发生多为腰部急性损伤处理失当或慢性劳损,导致横突周围形成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肉挛缩等病理变化,使穿过腰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受到卡压,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反复损伤,又出现急性症状。如此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横突周围的慢性疼痛。
中医可辨证分为三型,一是血瘀气滞型:症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结,活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紧;二是风寒阻络型:症见腰部冷痛,转侧俯仰不利,腰肌硬实,遇寒则增,得温痛缓,舌质淡,苔白薄,脉沉紧;三是肝肾亏虚型:症见腰痛日久,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喜按喜揉,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补益肝肾。
【穴位】病变局部。
【药物】
(1)血瘀气滞型药用制乳香、制没药、桃仁、血竭、赤芍、白芷、生地黄、续断、桑寄生。
(2)风寒阻络型药用当归、桂枝、细辛、全蝎、蜈蚣、生川乌、生草乌、制没药。
(3)肝肾亏虚型药用熟地黄、杜仲、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尾、制没药、红花、独活、续断、白芍。
【制法】将以上各类药物粉碎成细末,用蜂蜜或食醋调成糊膏状,备用。
【用法】根据中医分型,于手法治疗后选用以上药膏适量摊于20厘米×20厘米纱布块上,敷贴第3腰椎横突处,覆盖塑料薄膜后胶布粘贴,并用弹力腰围固定。
【疗效】本组142例治疗最少1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112例,占78.87%;好转26例,占18.31%;未愈4例,占2.82%。总有效率为97.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