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红外线光谱分为长波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

医疗红外线光谱分为长波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外线疗法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热的作用。一般多在复位和牵引前进行红外线照射,由于红外线的热效应使肌肉的张力降低,解除肌肉痉挛,故有利于复位成功。长波红外线可以透入角膜,短波红外线可达视网膜。

医疗红外线光谱分为长波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两种,前者波长为15~1.5μm,后者波长为1.5μm~760nm。红外线透入机体的深度是0.05~10mm,长波红外线穿透力较弱,只能到达皮肤表层;短波红外线穿透皮肤能力较强,可达皮下组织。红外线疗法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热的作用。

红外线的热作用使被照射局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局部代谢旺盛,细胞的氧化过程加快和肌张力降低。局部热可被血流带至全身,使全身的血管扩张。

(一)治疗作用

1.缓解肌肉痉挛 红外线照射可以降低骨骼肌的肌张力,使皮肤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肌肉温度升高,降低肌梭中γ运动神经纤维兴奋性,使牵张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肌肉松弛。用于治疗颈椎病导致的颈项肩背肌肉痉挛、劳损等。

2.消除炎症 红外线照射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渗出物吸收,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慢性炎症的吸收、消散,适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病的无菌性炎症。

3.镇痛 热能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缓解肌肉痉挛,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而起到镇痛作用。

4.其他 红外线照射还能减少创伤渗出,加速瘢痕软化,促进组织肿胀吸收和血肿消散,用于颈椎病软组织劳损的康复。

(二)治疗方法

红外线辐射器分为发光光源(发出短波,主要是800nm~1.6μm的短波红外线,可见光,还有少量的紫外线)和不发光的红外线灯(其中发光大部分为2~3μm的长波红外线)两种,其治疗方法如下。

1.照射剂量 照射剂量以照射的距离、时间和患者的主观感觉为依据,治疗时辐射器与皮肤的距离一般为30~60cm,每次照射15~30min,以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均匀的红斑、皮温不超过45℃为宜。如患者有烧灼感或皮肤出现大理石状的红斑时则为剂量过大,应增大照射距离或停止照射。临床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年龄及机体的功能状态选择。

2.局部照射 颈椎病患者一般直接照射后项部,以痛区为中心,功率500W以上,灯距为50~60cm;功率250~300W,灯距为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为20cm左右。以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度,每次照射20~30min,一般每日1次,10~20次为一疗程。一般多在复位和牵引前进行红外线照射,由于红外线的热效应使肌肉的张力降低,解除肌肉痉挛,故有利于复位成功。

(三)禁忌证

急性感染,如睑腺炎(麦粒肿)、疖肿、淋巴结炎,颈项部急性创伤,如外伤后局部出血、渗出与肿胀,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重症心血管疾病等均为禁用之列。

(四)注意事项

照射前须检查患者颈项部的皮肤温度觉是否正常,有障碍者一般不予照射;如须照射,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严格掌握剂量,以防烫伤。长波红外线可以透入角膜,短波红外线可达视网膜。因此,红外线可引起白内障和视网膜灼伤,故应注意保护眼睛(可用浸水的棉球或纱布盖于眼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