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闷气短可以喝黄芪吗

胸闷气短可以喝黄芪吗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实则对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根据其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处方用药,恢复肺、脾、肾的功能。2.阻塞性肺气肿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进一步发展所致,因此,在治疗肺气肿时要兼顾对原发病的治疗。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症状表现以逐渐加重的气短为主。

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痰饮”“肺胀”的范畴,是以气机不利,痰饮阻滞,肺脾气虚,肾不纳气所致的胸中憋胀、气短、动则加重、吸气困难为主要临证表现的疾患。

【诊断要点】 根据慢性气管炎的病史及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表现及肺功能检查可以确诊。

1.呼吸困难,以气短为主要症状,早期仅在上楼、爬坡、劳动时气短,逐渐发展为平地活动或静息时也气短。

2.易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也多有咳嗽、咳痰天冷时加重、天暖时缓解的特点。

3.典型者为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

4.胸部X线示肋间隙增宽,肺透亮度增加,横膈下移。

5.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80%;残气量/肺总量>40%;肺总量(TLC)占预计值>100%;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0%。

【病证鉴别】 参阅慢性支气管炎章节。

【病理机制】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久咳、久喘,并反复感受外邪,致使肺之体用俱损,肺主气的功能失常,宣发肃降不力,难以敛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则气不能肃降,肾虚不能纳气,致使呼多吸少,动则气短。肺虚宣降无力,则气失清肃而气滞胸闷,子盗母气,肺虚及脾,脾失健运,肾虚不能蒸化,致使痰浊愈益潴留,则气滞痰阻,胸部胀满。病程中肺虚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导致本病的急性发作或加重。

总之,本病多为肺系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积渐而成。由肺脾气虚,肾不纳气,气滞痰阻,虚实错杂所致。对本病的治疗当采取补虚泻实、标本同治的方法。

【辨证要点】

1.本病以虚中夹实为特点。虚以气虚为主,当以气虚的程度与兼症为依据,辨别属肺气虚、肺脾气虚还是元气大盛、肾不纳气,兼辨别有无阴虚津亏之证。

2.实证多为气滞、痰阻,并辨别有无血瘀的证候,以决定处方用药。对咳痰不利者,须加生津利痰之品。

【治疗原则】 当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以益气养阴生津、补肾纳气为主,合以祛痰宣肺,理气之品。

【辨证施治】

1.气虚痰盛 咳嗽,痰黏稠或呈泡沫痰、量多,动则气短,兼食少纳呆,胃脘痞满,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治当补气祛痰。方用苏子降气汤合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紫苏子、厚朴、陈皮、半夏、前胡、茯苓、白术、紫菀、冬瓜子、党参、黄芪、熟地黄、五味子、桑白皮。

方中以紫苏子、桑白皮降气祛痰,止咳平喘;前胡、紫菀、冬瓜子增强化痰利痰的功能;半夏、厚朴、陈皮祛痰和胃以除胃脘痞满,增强食欲;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杜绝生痰之源;党参、黄芪益气,脾肺并补,增强脾肺功能,以为治本之品;熟地黄、五味子补肾纳气,缓解动则气短症状。

2.气结痰郁,肾不纳气 哮喘多年未愈,当前平素即气短,动则加重,痰多胸部胀闷,夜间多阵发性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喉中痰鸣。舌淡或紫,脉弦数。治当补益肺肾,化痰平喘。方用复健汤合哮灵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黄芪、当归、五味子、补骨脂、人参、沉香、紫苏子、炙麻黄、杏仁、天花粉、冬瓜子。

方中复健汤诸药补肾纳气;炙麻黄、杏仁合用宣降肺气,平喘,天花粉、冬瓜子、紫苏子化痰利痰。

3.肺肾阳虚 喘咳多年未愈,当前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稍有活动气短即明显加重;痰液黏稠,咳吐不利,胸闷咳嗽;兼纳呆,胃腹胀满,食少体倦,自汗出,恶风寒,甚至背冷,腰酸,夜间尿频。舌胖色暗,苔薄腻,脉弦数。此乃虚实错杂之证。虚乃肺脾肾虚,实为气滞痰阻。治当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方用复健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五味子、人参、黄芪、当归、补骨脂、胡桃肉、沉香(后下)、白术、枳实、麦冬。脾虚腹胀,加厚朴;痰多咳重,加紫菀、款冬花;便秘纳呆,加瓜蒌、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槟榔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沉香补肾纳气,为主药;配以补骨脂、胡桃肉、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增强补肾纳气的作用;黄芪、当归益气补血;山药、白术、茯苓、枳实健脾和胃;麦冬养阴以防过热伤阴。

4.气阴两虚 动则气短,声低气怯,自汗畏风,干咳无痰,或痰少不利,口干欲饮,心中烦热。舌红,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方用育阴培元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太子参、五味子、天冬、麦冬、知母、百部、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黄、川贝母、冬瓜子、天花粉。

方中以太子参、黄芪、五味子补益肺气;生地黄、天冬、麦冬、知母生津养阴;贝母、百部化痰止咳;天花粉、冬瓜子利痰;地骨皮、桑白皮养阴清热。

【特色与优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使之长期忍受着病痛折磨。通过中医补虚泻实、标本同治的治疗,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急性感染的发作,促进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缓解症状,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病人生存的质量,肺功能也会有所改善。

【预防与调理】

1.阻塞性肺气肿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患多年不愈,逐渐加重所并发的疾病,所以认真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原发病进行治疗,以达到痊愈的效果,是预防阻塞性肺气肿发病的关键。

2.受西医认为本病是“不可逆病变”的影响,有的病人丧失了治疗的信心,而任其发展,是导致本病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实则对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根据其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处方用药,恢复肺、脾、肾的功能。不但症状逐渐得以改善,使病人免受咳、痰、喘、胸憋、气短、呼吸困难之苦,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而且有些病人坚持较长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恢复到同龄健康人的水平。

3.本病病人抵御外邪能力差,免疫功能低,易受外邪的侵袭而产生急性感染。所以本病病人更应该慎起居,防寒保暖,节制饮食,以防感冒的发生。一旦有感染的发生,就当及时用药,以免延误病机,加重病情。

4.本病病人多为中老年人,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的特点。更要重视对个人生活的安排。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安排锻炼的内容,如打太极拳、慢步行走等,早晚各活动1次,每次以半小时左右为宜。坚持规律的生活,坚持午饭后有1小时左右的睡眠,每天能有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的正常,保持二便的通畅。若达不到上述标准,可借助于药物的治疗,争取能达到以上的基本生活方式。

5.平素宜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选择牛奶、蛋类、瘦猪肉、豆类营养丰富的食品,进食大枣、山药、薏苡仁健脾,核桃仁益肾纳气,百合、梨等润肺生津的食品。并可间断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肺脾肾的中成药,以增强肺脾肾的功能。

6.忌食油腻、腥膻、辛辣、刺激性食品及生冷食品。感染期间慎服补益药物。

【结语】

1.阻塞性肺气肿是以咳喘气短,动则加重,痰多胸闷为主症的疾患,属于“虚喘”“肺胀”的范畴。其病机为虚中夹实,以致虚实错杂,实为痰气结聚,虚乃肺脾肾虚。对肺气肿的治疗要时时以顾护元气为念,即使在感受外邪、导致感染时也应在逐邪方中加入顾护元气之品,不可一味逐邪而更伤元气。

2.阻塞性肺气肿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进一步发展所致,因此,在治疗肺气肿时要兼顾对原发病的治疗。另外,本病病人肺脾肾虚,免疫力低,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生感染,感染后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一旦发生感染时要及时加以控制。

3.“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虽然本病的病机重在肺肾,但其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脾胃的功能,加强健脾和胃的治疗,只有食欲旺盛,运化有力,才更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病情的好转。

4.本病是一种病程长、病情重、脏腑功能衰弱的疾患,但只要耐心治疗,坚持服药,病情会有明显的好转。

【医案列举】

病案一

段某,男,68岁。初诊日期:1993年7月27日。

慢性咳嗽已10余年,近3年已合并肺气肿。当前仍气短,活动加重,咳嗽,咳吐白痰,量少不利,伴乏力、纳呆,不寐,大便不爽,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诊为肺脾肾虚。方以复健汤加减。

熟地黄21g,山药15g,茯苓18g,补骨脂30g,党参24g,黄芪24g,当归12g,五味子15g,款冬花12g,天花粉30g,枳实15g,胡桃肉30g,炒酸枣仁30g,冬瓜子30g。

二诊:服3剂后,咳嗽好转,痰较前利,大便通利,睡眠好转。仍感气短乏力。

上方去党参,加东参9g。继服6剂。

三诊:药后诸症基本缓解,惟感活动后气短,但较前也减轻。

上方继服,东参加量为9g。1年后随访,一直没有咳喘的发作。

病案二

闫某,男,63岁。初诊日期:2000年5月8日。

患支气管炎已20余年,近三四年已合并肺气肿。当前气短,动则加重,胸部憋闷,痰少而利,口干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数。经X线胸部造影,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诊为肺脾肾虚。予以补益肺脾肾,佐以消食和胃之剂。以复健汤加减。

熟地黄18g,山药12g,茯苓18g,五味子15g,东参9g,黄芪30g,当归10g,补骨脂30g,麦冬24g,白术12g,枳实15g,木香10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

二诊:服6剂后,胸腹胀满好转,口已不干,仍气短。

上方继服16剂,胸闷腹胀消失,食欲好转,气短也明显好转。改服健身益气胶囊巩固疗效。

病案三

李某,女,53岁。初诊日期:1990年5月8日。

患慢性支气管炎已20余年,每至秋末冬初病情加重,次年天暖时逐渐缓解。近10年来更加胸憋气短,活动时显著加重。平素倦怠乏力,腰腿酸困无力,脚跟尤困,纳呆,咳嗽,痰少不利,口干欲饮。舌淡苔白,脉弦数有力。来诊前在其他医院已做过多次X线胸部造影及肺功能检查,已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根据对上症综合分析,确诊为肺脾肾虚所致。当补肺脾肾,重用补肾纳气之剂。以复健汤加减。

熟地黄21g,山药15g,茯苓18g,五味子15g,党参24g,黄芪24g,当归12g,补骨脂30g,麦冬30g,天花粉30g,冬瓜子30g。

二诊:服6剂后,食欲好转,咳嗽较前见轻,他症同前。

上方黄芪加至30g,党参改为东参9g,加砂仁10g,川续断30g,怀牛膝24g。

三诊:又服6剂后,咳嗽、气短已显著好转,腰酸、脚跟酸困也已控制。

继服健身益气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以巩固疗效。

病案四

郝某,男,67岁。初诊日期:2002年2月17日。

患慢性支气管炎已20余年,合并肺气肿已7年。近2年来明显加重。当前气短,动则加重,呼吸短促,语言无力,咳嗽,痰少不利,咽干口渴,小便频数,色黄,夜行10余次,影响睡眠,便秘,尤其近日肩背灼热难忍,汗出淋漓,而卧床不起,体温正常。舌苔淡黄,脉数。诊为气阴两虚,虚火上炎。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泻火。方用育阴培元汤加减。

黄芪24g,太子参24g,麦冬24g,五味子15g,桑白皮15g,地骨皮30g,知母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茯苓18g,天花粉30g,冬瓜子24g,瓜蒌30g,焦槟榔15g,浮小麦30g。

二诊:服3剂后肩背灼热大减,汗出明显减少,他症同前,多日不能左侧卧,不思饮食。

上方去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太子参,加东参7g,砂仁10g,桑螵蛸24g,覆盆子21g,葶苈子7g,赤芍18g。

三诊:又服6剂,精神明显好转,小便次数减少,夜里已能左侧卧,白天已能下地活动。仍气短,语言无力,小便频数。已度过危重阶段,改服下方益气养阴,逐步改善症状,强壮体质。

黄芪24g,党参24g,麦冬24g,五味子15g,知母15g,桑白皮15g,桑螵蛸24g,覆盆子15g,百部18g,陈皮12g,熟地黄18g,砂仁9g,甘草1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