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常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排尿后进行,小儿应脱去衣裤鞋袜。新生儿及婴儿使用医用盘式婴儿秤测量,精确读数至10g;儿童用医用体重秤测量,精确读数到50g。3岁以下婴幼儿用卧式量板测身长,面部朝上,两腿伸直,头顶及足底紧贴测量板。3岁以下小儿用卧式量板测坐高,测量者提起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移动足板紧压臀部、读量床两侧刻度。<3岁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一)体重

体重是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也是判断体格生长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儿临床上常用来计算药物剂量、输液量等。

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排尿后进行,小儿应脱去衣裤鞋袜。新生儿及婴儿使用医用盘式婴儿秤测量,精确读数至10g;儿童用医用体重秤测量,精确读数到50g。

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和宫内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2.5~4kg)。据1995年全国九省市统计资料,城区男孩平均为(3.3±0.4)kg,女孩(3.2± 0.4)kg,均已超过3kg,与世界卫生组织参考值一致。出生后3~4d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丢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即生理性体重下降),7~10d即迅速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出生后最初3个月每月增加700~800g,甚至达1 000g,4~6个月每月增加约500~600g,故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700g;7~12个月体重增加速度减慢,每月平均增加300~400g。一般出生后5个月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达3倍(9kg),2岁时达4倍(12kg),2岁后到12岁前每年体重平均增加2kg。进入青春期体重增加再度加速,每年增加达4~5kg,持续2~3年。

为便于临床日常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或7)

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个体差异也较大,其波动可在±10%范围内。同龄的男孩与女孩体重增长也有差别,如10岁前一般男重女轻,但女孩青春期发育较男孩早,故10~13岁女孩又重于男孩,至男孩进入青春期(13~15岁)后又超过女孩。

(二)身长(高)

身长(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3岁以下婴幼儿用卧式量板测身长,面部朝上,两腿伸直,头顶及足底紧贴测量板。3岁以上使用身高计测量,要求小儿直立,正视前方,胸稍挺,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背靠身长计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部接触到立柱或墙壁面。身高与身长测量值相差1~2cm。

年龄越小身长增长越快。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第1年身长平均增长约25cm,上半年比下半年快,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5~86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至青春期开始出现第2个身长增长加速期。

2~12岁身高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7+75

(三)上部量和下部量

身体长度以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分为上部量和下部量。上部量为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反映头部、脊柱的增长;下部量是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长度,反映下肢长骨的生长。出生时上部量大于下部量,身体中点在脐上,随下肢长骨增长,身体中点下移,2岁时在脐下,6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图2-2)。

(四)坐高

坐高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代表头和脊柱的长度。3岁以下小儿用卧式量板测坐高(又称顶臀长),测量者提起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移动足板紧压臀部、读量床两侧刻度。3岁以上小儿坐于坐高计凳上,挺身坐直,骶部紧靠量板,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下移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3岁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坐高的增长规律与上部量相同,常以占身高的百分比来表示。出生时坐高占身高的67%,14岁时降到53%。

(五)头围

头围是经眉弓上缘、枕外隆凸绕头1周的长度,与大脑发育有密切关系。

将软尺0点固定于头部一侧的眉弓上缘,使皮尺紧贴头皮、绕经枕外隆凸最高点回至0点。

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6个月时为4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为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图2-2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比例

(六)胸围

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1周的长度。反映肺、胸廓等发育情况。3岁以下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将软尺0点固定于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胸骨中第4肋间),拉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下缘回至0点,取平静呼吸气中间读数,或呼气与吸气的平均值。

出生时胸围平均32cm,比头围小1~2cm,1周岁时头围与胸围相等,以后胸围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等于小儿岁数减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