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哪种感染最常见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哪种感染最常见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染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感染在宿主机体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感染后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如药物、放射治疗等有关。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潜伏性感染期间一般不排出病原体,这是其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

感染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感染在宿主机体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亦即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后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如药物、放射治疗等有关。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病原体受到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的作用(如胃酸的杀菌作用,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肠道的分泌液和尿道中尿液的冲洗作用等),或受到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病原体被消灭或通过鼻、咽、肠道、肾排出体外。

2.隐性感染 亦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不发生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隐性感染者,其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病原体,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称为健康携带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3.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停留于入侵部位,或转移至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可排出病原体,称为病原携带状态。因携带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因病原携带状态不显现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而可成为多种传染病(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等)的重要传染源。

4.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在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在少数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天花)中,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多数显性感染者在疾病痊愈后病原体被清除,并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少数显性感染者病后体内病原体未被清除则转变为病原携带者。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组织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能将病原体局限于某些部位,但又不能将其清除,病原体便潜伏于体内,与人体保持相对平衡,称为潜伏性感染。一旦人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病原体便活跃增殖,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疟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期间一般不排出病原体,这是其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

上述的5种感染过程表现形式,仅代表在一定时间段内病原体的致病力与人体的防御功能之间力量对比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来说,病原体被清除是最基本和最常发生的形式,但往往不能被发现和检查出来,其余4种形式以隐性感染最多,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只占少数且易被发现,而潜伏性感染仅发生于少数几种疾病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