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培养皿生长形态

细菌培养皿生长形态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生化实验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此种检测统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大肠埃希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外毒素是细菌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内毒素是细菌死后菌体裂解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化学成分为脂多糖。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很少,只有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工业上也可利用细菌生产维生素。

(一)分解代谢产物

细菌的种类不同是由细菌的遗传结构不同决定的。细菌的基因不同,其基因产物酶也不同,因而催化的代谢途径不同,则代谢产物也不同。通过生化实验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此种检测统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carbonhydrate fermented test) 不同的细菌含有分解糖的酶不同,因而分解糖的能力不同,分解的产物也不同。有些细菌不能分解某种糖(-),有些细菌可以分解某种糖产酸(+),有些细菌分解某种糖后产酸产气()。例如,大肠埃希菌能分解葡萄糖和乳糖,伤寒沙门菌只能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大肠埃希菌含有甲酸解氢酶,能将分解糖产生的甲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分解葡萄糖和乳糖后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无甲酸解氢酶,故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产气。

2.V-P试验(voges-proskauer test) 若细菌含有丙酮酸脱羧酶,可以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碱性环境下可被氧化生成二乙酰,二乙酰再与含有胍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即为V-P试验阳性。产气肠杆菌含有丙酮酸脱羧酶,故V-P试验为阳性,大肠埃希菌不含有丙酮酸脱羧酶,故V-P试验为阴性。

3.甲基红试验(methyl red test) 若细菌不含有丙酮酸脱羧酶,不能将酸性的丙酮酸转变为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结果培养基的pH呈酸性,当pH降至4.5以下时,加入的指示剂甲基红呈红色,即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细菌含有丙酮酸脱羧酶,可将丙酮酸转变为乙酰甲基甲醇,结果培养基的pH大于5.4,加入的甲基红呈橘黄色,即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itrate utilization test) 若细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碳源,在含有枸橼酸盐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能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pH升高呈碱性,培养基中加入的指示剂变色(如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淡绿色变成深蓝色),即为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阳性。产气肠杆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惟一的碳源,故呈阳性反应,大肠埃希菌为阴性反应。

5.吲哚试验(indole test) 若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后,形成玫瑰吲哚,呈红色反应,即为吲哚试验阳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含有色氨酸酶,其吲哚试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不含有色氨酸酶,故吲哚试验为阴性。

6.硫化氢试验(hydrogen sulphide production test) 若细菌能够分解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等,生成的硫化氢可与培养基中加入的硫酸亚铁或醋酸铅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或硫化铅,即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变形杆菌、沙门菌等硫化氢试验为阳性。

7.尿素酶试验(urease test) 若细菌含有尿素酶,能分解培养基的尿素,产生的氨使培养基pH变为碱性,加入的指示剂酚红变为红色,即为尿素酶试验阳性。变形杆菌含有尿素酶,故为阳性。

细菌的生化反应主要用于革兰阴性细菌的鉴别,其中吲哚试验(I)、甲基红试验(M)、V-P试验(V)、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合称为IMVC试验,主要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例如大肠埃希菌的IMVC试验结果为++--,产气肠杆菌为--++。

(二)合成代谢产物

在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有些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有些可用来鉴别细菌,有些可供治疗疾病。

1.热原质(pyrogen) 是由细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热原质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如伤寒沙门菌等,热原质即为其细胞壁的脂多糖。有些革兰阳性菌也可产生热原质,如枯草芽胞杆菌等。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被破坏,一般用吸附剂吸附或250℃干烤才能去除或破坏热原质。因此,在注射用药品的制备及使用时,应防止细菌的污染,一旦制剂制成后,要除去热原质比较困难。

2.毒素与侵袭性酶(toxins and invasive enzymes) 细菌能产生两类毒素,即外毒素(exotoxin)和内毒素(endotoxin)。外毒素是细菌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内毒素是细菌死后菌体裂解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化学成分为脂多糖。外毒素和内毒素都是细菌最主要的致病物质(详见第6章)。有些细菌能产生侵袭性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这些酶可使组织损伤,造成结构疏松,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3.色素(pigments) 细菌能产生两类色素,一类是水溶性色素,能弥散到培养基中,使菌落及培养基均着色,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色素能使培养基或感染的脓汁呈蓝绿色。另一类是脂溶性色素,只染色菌落,培养基不着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金黄色色素只使菌落呈金黄色,培养基不变色。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产生色素,对细菌有鉴别意义。

4.抗生素(antibiotics) 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很少,只有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

5.细菌素(bacteriocins) 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与抗生素比较,细菌素抗菌范围窄,仅对与产生菌株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有作用,而且杀伤作用不强,因此,不能作为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细菌素是按产生菌命名的,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细菌素称作大肠菌素(colicin)。由于细菌素往往是由质粒编码的,如大肠菌素的基因位于Col质粒上,而且细菌素的作用具有种和型特异性,故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的分型。

6.维生素(vitamin) 细菌能产生维生素。如大肠埃希菌在人的肠道内合成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工业上也可利用细菌生产维生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