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由Max Wilms于1899年首先予以详细描述,又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起源于肾胚基组织,为儿童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l~4岁,偶见于成人。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有关。
【病理变化】
肉眼观:肾母细胞瘤多表现为单个实性肿物,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形成。约10%的病例为双侧性和多灶性。切面色彩多样,质地不一,灰白区域质地较硬,黏液样或鱼肉样区域质地较软,有时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可伴有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
镜下观:类似于发育过程中的胚胎期肾脏,成分和结构比较复杂,主要有3种细胞成分:①上皮样细胞,体积小,圆形、多边形或立方形,排列成小球样和小管样,似胚胎发育期肾组织内原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样结构,散布于幼稚的胚基组织中。此为本病镜下特征性改变。②原始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细胞,弥漫分布,胞浆极少,核大深染。③未分化的胚基组织,即其间叶组织,间叶细胞多为纤维性或黏液性,细胞较小,梭形或星状,可出现横纹肌、软骨、骨或脂肪等多向分化(图8-17)。
图8-17 肾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联系】 肾母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是腹部肿块,巨大肿块的下缘可达盆腔,并可压迫周围器官出腹痛或肠梗阻。晚期侵犯肾盂或输尿管时出现血尿。部分患儿血压升高,可能与肿瘤产生肾素和压迫肾动脉有关。
肾母细胞瘤最常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肾门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发生血道转移至肺和肝。
和其他儿童期肿瘤一样,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切除和化疗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无转移者长期限生存率可达90%或更高。已有转移者经综合治疗也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