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一览表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一览表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新生儿不具来自母体的先天性HBsAb,因而人对HBV普遍易感。在意外伤时接触了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应注射HBIG和HBVac,以起保护作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sC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均属于高危人员,首先应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查。另一方为HBV易感者,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并对易感一方及时、全程、足量接种HBVac,使之尽早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HBIg是被动免疫制剂,注射HBIg只能提供暂时的免疫保护。

一般新生儿不具来自母体的先天性HBsAb,因而人对HBV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HB-sAb的人对同一HBsAg亚型的HBV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其他亚型免疫力不完全,偶可再感染其他亚型,这种患者血清HBsAb(某一亚型感染后)和HBsAg(另一亚型再感染)可同时阳性。

(一)易感者自我保护

HBV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感只要接种稀释100万倍含HBV的血液就足以使之被感染。预防HB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HBVac,尤其适用于HB的母婴传播阻断和高危人群。在意外伤时接触了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应注射HBIG和HBVac,以起保护作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sC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均属于高危人员,首先应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查。对HBsAg阴性、HBsAb阴性者应接种HBVac。与HB患者或AsC密切接触后主张用肥皂和流水冲洗、稀释减少污染,污染物品可以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暴晒,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等。夫妻一方为HBV感染者。另一方为HBV易感者,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并对易感一方及时、全程、足量接种HBVac,使之尽早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如果手部或其他部位皮肤破损,意外接触了HBV感染者的血液,应尽快在医生指导下按意外暴露者的免疫程序进行HBVac加HBIG联合免疫防护。

(二)乙型肝炎疫苗(HBVac)简介

自从1970年Krugman获得最早的HBVac以来,各国相继利用AsC的血浆来提取、灭活HBsAg制备HBVac。我国自1985年开始应用血源HBVac,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优良。免疫原性随疫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其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效果也与疫苗剂量呈正相关。HBVac10μg/ml×3的阻断效果为50%;30μg/ml、10μg/ml、10μg/ml约70%;30μg/ml×3为80%左右。如不预选筛查孕妇的HBsAg是否阳性,而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免疫,10μg/ml×3对新生儿保护率可达85%以上,用30μg、10μg/ml、10μg/ml则保护率可达90%以上。前者HBsAg阳性率可降至1%~2%,而后一方案HBsAg则降至0.5%~1%。但从感染者血液提取免疫原不是疫苗常规制备的途径,其血液来源有限,不能长久形成规模化生产,制备成本高,且有受不洁血液感染的可能。因此,我国于1998年7月1日停止生产血源疫苗,并于2000年1月1日停止使用该疫苗。

目前生产的酵母重组疫苗(酿酒酵母、甲基营养型酵母)和重组中国地鼠卵细胞(HBVCHO)疫苗表答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经纯化、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浊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含硫柳汞防腐剂。有5μg/ml、10μg/ml、20μg等制剂。

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注射局部疼痛、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

禁忌证: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过敏体质者禁用。

注意事项:注射前充分摇匀;疫苗有摇不散的块状物或疫苗瓶有裂纹时,不得使用;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变态反应时急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注射现场休息片刻;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自1992年中国卫生部将HBVac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HBVac以来,我国新生儿的HB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一般人群中HBV的感染率仍较高,且近年来中青年的HB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我国仍属于HB高流行区,几乎每个易感者都处于感染HBV的危险之中,因此应大力提倡对HBsAg阴性但对HBV尚无免疫力的人群普遍接种HBVac。预防HB是全民的大事,接种HBVac是预防HB的最有效的措施,靠接种HBVac预防HB的发生也就有望早日脱掉肝炎大国的帽子;接种HBVac预防了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癌,HBVac是预防肝癌的有效疫苗;在人类最终消灭HBV的漫长过程中,HBVac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简介

HBIg是经接种HBVac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效价HBsAb血浆或血清,通过低温乙醇法分离精制提纯、病毒灭活处理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其丙种球蛋白占总蛋白质90%以上,每支含HBsAb效价>100国际单位/毫升(IU/ml)。HBsAb可以和HBsAg特异地结合,保护人体抵御HBV的感染。HBIg是针对HBV的HBsAb,可在血液、细胞外液与黏膜表面与侵入体内的HBV起中和作用,清除病毒,获得保护。

HBIg是被动免疫制剂,注射HBIg只能提供暂时的免疫保护。HBIg不能进入肝细胞,只能在HBV进入肝细胞之前与血循环中的HBV中和,所以掌握注射的时间极其重要。HBIg可在一定时间内对防止HBV的侵入起保护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定量的HBIg可中和一定载量的HBV。

1.HBIg的适应证

(1)用于HBV意外感染人群的紧急预防,如经针刺、吸入、溅入黏膜的血渍等意外暴露,防止发生HB,或延长疾病的潜伏期或减轻症状。

(2)用于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愈早效果愈好,可免除或推迟HBV感染。

(3)用于肝移植患者,防止移植肝再被感染,常与核苷类似物伍用。

(4)临床上也常用于被HBV感染的孕妇,产前3个月,每月各注射1次HBIg,但效果不一,目前尚未形成共识。

2.HBIg应用注意事项

(1)HBIg为冻干制剂,注射时需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应为澄明或可带乳光液体。如有摇不溶的沉淀或异物不可使用。液体制剂久存可能出现微量沉淀,但一经摇动应立即消散。

(2)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或臀大肌外上1/4处注射。HBIg(HBsAb)从注射部位缓慢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2~4d后达到最大浓度,半衰期约为28d。如用于易感者意外事件,应立即(12h内)注射HBIg,儿童剂量每次为100~200IU(国际单位),成人每次200~400IU,隔3~4周再重复注射1次,可起到预防HBV感染的效果。

(3)安瓿破裂、瓶签不清或已过有效期不得使用。

(4)安瓿打开后,制品应1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5)保存:液体制剂保存2~8℃暗处,冻干制剂保存于10℃以下干燥处。

3.HBIg的禁忌证 HBIg属同种异体蛋白,除少数人注射后有低热、全身不适和注射部位红肿、轻微疼痛外,也可能产生变态反应。有下列情况者应禁忌使用:

(1)对人免疫球蛋白有过敏史者禁用。

(2)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或其他严重变态反应史者禁用。

(3)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禁用。

(4)有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HBVac、HBIg的应用

1.新生儿计划免疫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或新生儿时期未接种HBVac的儿童进行补种:用重组酵母HBVac5μg或CHO HBVac10μg进行免疫,按照0、1、6个月程序,全程共3针,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针和第3针,可使HB-sAg携带率下降至1%。

2.阻断母婴传播HBV HB母婴传播分为3个阶段,即怀孕时经胎盘传播(产前),围生期产道中的传播(产时)及分娩后经哺乳等密切接触传播(产后)。生于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V感染率高达95%,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方式,我国的AsC和HB患者50%以上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新生儿期感染HBV 90%可长期携带病毒。阻断HBV母婴传播最有效手段是采用主动免疫配合被动免疫,即HBVac联合HBIg,这已成为我国HB的基本预防策略,可阻断母婴围生期HBV感染。

为阻断母婴间传播,已将HBV血清标志物列入产前常规检查。对HBV-DNA、HBsAg、HBeAg阳性孕妇,应设专床分娩,避免羊膜腔穿刺和产程中婴儿的损伤,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通常对HBsAg(+)、HBeAg(-)、HBV-DNA(-)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HBVac10μg(微克)。

对HBV-DNA、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出生12h内(最好4~8h内)肌内注射HBIg 200IU(国际单位),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 200IU,同时在不同部分按“0-1-6”个月程序各接种HBVac10μg。后者保护率(97.13%)高于前者(91.98%)。

胎儿宫内感染危害性更大,是导致婴儿接种HBVac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采用孕妇及婴儿联合免疫方法干预HBV宫内感染,但效果尚不肯定。

为减少宫内感染HBV的产前阻断措施研究专题报告提出产前孕期28周起给携带HBV孕妇肌内注射HBIg 200~400IU(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者注射400IU),每4周注射1次,直至临产前注射3次,这样可使宫内感染下降至8%~10%;新生儿出生16h内肌内注射HBIg 100~200IU,2周后再肌内注射1次。满月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此后2月龄、7月龄重复接种,共3次(目前多用10~20μg,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产前、产时、产后阻断措施,可使HBV母婴传播阻断率达95%左右,此种阻断效果是目前最高的免疫保护效果。

产前阻断措施是在孕后期(孕至7、8、9个月时)注射HBIg。陈慧等研究表明,孕20周后胎盘滋养细胞有主动将母亲IgG抗体输给胎儿的功能,对孕妇进行HBIg+HBVac联合免疫,部分新生儿出生时体内就已出现HBsAb。提示注射HBIg,HBsAb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减少HBV的宫内感染[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5):336]。西安、大连、抚顺、温州、深圳等地作了详细报道,效果确切;而天津报告产前注射HBIg,每次200IU,效果不明显;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提出应用拉米夫定配合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关于拉米夫定+HBIg阻断宫内感染,目前只限于批准的几家单位作多中心临床试验,为确保安全,暂莫推广[朱启镕.第二届阻断HBV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疫苗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纪要.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4):259-260]。

王清图等,对HBsAg阳性孕妇于孕26周时给予重组HBVac30μg,每2周1次,直至分娩,共6次;HBIg 200IU(目前多用400IU,肌注,4周1次,共3次;同时用左旋咪唑涂布剂5ml,凃于肢体内侧每周2次,3个月,新生儿也用HBIg 200IU)及按“0-1-6”月方案接种HBVac。结果:母血HBsAg、HBeAg阳性30例,新生儿脐血HBVM仅1例HBsAg阳性;未治疗组中母亲血清HBsAg、HBeAg阳性9例,脐血中HBsAg阳性6例(66.67%)。讨论分析认为对HBsAg阳性孕妇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孕期应用HBVac有助于干预孕妇体内HBsAg浓度,刺激B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发挥机体抗病毒免疫,降低宫内感染;HBIg可使HBsAg的浓度降低,减少和阻止HBsAg进入胎儿体内以降低宫内传播。

另有徐启桓报道,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治疗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理剂量是60μg,分别于试验的第0、2、6、10、14、18周和22周三角肌内注射,共7次。该疫苗具有上调机体特异性主动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3.高危人群接种HBVac 目前成人HBV携带率居高不下,水平传播仍有发生,且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因此,为降低全人口的HBV携带率,对新生儿以外HBV易感人群普遍进行HBVac接种十分必要,是当前进一步降低HBV携带率的重要策略之一。

对新生儿以外HBV易感人群接种HBVac,首先要考虑到HBV感染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的定义是: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的人群。是指HB患者和AsC的家庭成员、医务工作者;过集体生活的人群如军人、渔民海员、住校学生等;男同性恋及有多个性伙伴的异性恋者、囚犯、注射毒癖者、妓女和性病患者;血液病和血液透析及肿瘤患者;饮食从业人员和长途货运司机;以及去HBV高流行区旅游或工作超过6个月者。

鉴于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几乎每人都处于感染HBV的危险之中,因此,应该并大力倡导对HBsAg阴性但对HBV尚无免疫力的人群普遍接种HBVac。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HBV携率的基数较高(1.2亿),在欧美国家视为高危人群在我国则面临更高的感染危险。尤其是生活条件较差、过集体生活的农民工,是高危弱势人群,应引起重视。我国医务工作者与HBV患者及AsC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而且这部分人群长期以来未充分重视自己的感染风险,因此处于更高的感染危险之中。欧美已有临床试验证实:通过接种HBVac可大幅度降低这部分人群的HBV感染率。而血液透析和依赖输血的患者、器官移植受者、肿瘤患者、HIV感染者、其他肝病患者,他们既是高危人群又是感染后面临严重后果的特殊人群,更应特殊重视。

接种方法:成人免疫建议接种酵母HBVac,20μg×3;但对免疫功能低下如血液透析和免疫缺陷者应给予40μg×3,按“0-1-6”月程序接种,必要时也可应用“0-1-3”月程序接种。并于全程接种后1个月复查HBVM,以决定是否需二次接种。

4.对意外暴露者的免疫 我国当前对意外暴露者的处理还不规范,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1)如果是手或其他部位皮肤破损被HBV污染时,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搓洗受伤部位,然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无限稀释,减少污染。

(2)进行基线血清学评价:检测HBVM、HBV-DNA、ALT、AST;如果受暴露人员2年内HBsAb阳性,可只监测HBsAb,并在3和6个月内随访,重复HBVM、HBV-DNA、ALT、AST检测。

(3)根据受暴露者接种HBVac的情况,以及暴露源的HBV污染情况,决定采取何种免疫策略见表13-1。

表13-1 意外暴露时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

在意外暴露后而血中HBsAb<10mIU/ml时,应尽早在24h内注射HBIg400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HBVac20μg。为了较快地诱导产生HBsAb,采用0d、7d、21d分别肌内注射3剂HBVac方案。为了提高抗体产生的滴度和延长抗体的持续时间,建议在第1次注射HBVac后12个月时再接种第4次HBVac。对于已经全程接种过HBVac,并且已知HBsAb为阳性(HBsAb≥10mU/ml)者,可不必进行特殊处理。

接种HBVac是现有预防HBV传播和进行自我保护的最佳措施,且具有极高的效益0~9.9成本比。

5.免疫应答低下者的HBVac接种 大多数人对3剂HBVac接种的免疫应答良好,但一小部分人对HBVac应答不良,5%~10%成人接种HBVac后,HBsAb滴度在0~9.9mIU/ml,被定为低应答者。除了已知的可能导致免疫应答不同的宿主因素,如肥胖、吸烟、年龄及男性外,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健康人对HBVac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的可能原因。但加大免疫剂量及接种次数后几乎都可获得应答。对全程免疫接种无应答或低应答者的分析表明,在间隔2个月,再接种3剂HBVac后,多数人可出现HBsAb(>10mIU/ml)。研究发现,正确接种6针HBVac后仍不产生HBsAb者<5%,称之为无应答或低应答,应重新核查HBsAg。对于常规3次免疫接种无应答者的处理是:建议再接种3针HBVac,应按常规0-1-6月程序接种,于第2次3针HBVac后1~2个月内检测HBsAb。

6.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 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由于免疫记忆的作用,接种HBVac后曾产生HBsAb保护性抗体者,当感染HBV后,可产生回忆反应,而不发生临床型感染或转为慢性携带状态。接种HBVac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HBsAb监测或HBVac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HBsAb监测,如HBsAb<10mU/ml,可给予加强免疫。对免疫功能低下如血液透析和免疫缺陷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40μg剂)和针次。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于第2次接种3针HBVac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HBsAb,以判断其是否产生抗体(HBsAb)。

7.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失败的原因 接种HBVac后,有5%~10%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HBsAb保护性抗体。可能与宫内感染(包括母亲、父亲生殖细胞传染或遗传)、孕妇的传染性、个体对疫苗的反应、HBV的变异及疫苗的质量、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

(1)宫内感染:HB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从出生时至出生2个月,外周静脉血HB-sAg(+)和(或)HBeAg(+),或HBV-DNA持续阳性为宫内感染小儿。

HB既有传染性又有遗传性,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通过生殖细胞进行遗传或传递。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HBVac失败的主要原因。HBIg与HBVac联合应用也难以阻断HBV宫内传播。

(2)孕妇的传染性:孕妇血液中HBV-DNA的载量越高,其HBV传播给新生儿的概率越大。研究显示,随着母亲HBsAg、HBeAg滴度和HBV-DNA浓度的增高,其新生儿接种HBVac失败的危险增大。当母亲血HBeAg滴度≥1∶100、HBsAg滴度≥1∶1000、HBV-DNA载量≥1.31×107IU/ml时,即使HBIg与HBVac联合注射,效果也甚微,很难阻断母婴HBV的垂直传播。

(3)个体免疫功能低下:个休免疫功能低下或低水平的HBV感染也是HBVac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之一。于广军等研究表明,IL-2分泌功能低下,以及IL-2膜受体表达不足可能是导致HBVac接种失败原因之一。HBV低水平感染者,接种HBVac也不会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应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注射或外源补充IL-2,可望提高免疫水平,但因IL-2半衰期短,作用消失快,很难促进保护性抗体的产生。胸腺肽α1的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4)HBV变异:自然物种普便存在变异,HBV也不例外,而且HBV有很高的复制率,日更新率可达48%,在传染过程中常发生基因变异、变异的HBV可逃避疫苗的免疫作用。

(5)疫苗质量及使用不当:HBVac属生物制剂,需冷链转运及保存,如果冷链运转周期过长、保存条件不具备或使用方法不当,沉淀未摇均等也可造成HBVac接种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