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胰岛素、前列腺素E2及烟酸等抑制脂肪的动员,对抗脂解激素的作用。肝和脂肪组织之间不断进行脂酸的交换。脂肪肝多见于内分泌疾病。粪便中的胆固醇除来自肠黏膜脱落细胞外,均来自肝。肝脏同时也是分解转变血液中磷脂的主要场所。血清磷脂可反映肝内磷脂的代谢状态。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脂类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肝脏能够生成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由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盐、固醇类激素、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是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称三酰甘油(TG),生理功能是储存及氧化供能;类脂包括固醇及其酯、磷脂及糖脂等,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1.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膳食中的脂类主要是TG,此外还含有少量磷脂、胆固醇等。TG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是较强的乳化剂,在小肠中将TG乳化并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后,消化酶才能将其消化。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能将TG水解成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以及甘油和脂肪酸,但胰脂肪酶必须吸附在乳化脂肪微团的水油界面上,才能作用于微团内的TG。这些消化产物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受酶的催化,又重新合成TG,进一步以乳糜微粒(CM)的形式进入淋巴管。

食物中的胆固醇几乎都是与脂肪酸结合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在肠道中被胰胆固醇酯酶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及脂酸,再被胆汁酸盐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粒,被肠黏膜细胞吸收。

脂类的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2.三酰甘油的合成与分解 由于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均含有合成TG的脂酰辅酶A(CoA)转移酶,故是合成TG的主要场所,但以肝合成能力最强。TG的合成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主要按二酰甘油途径合成TG。在脂酰CoA转移酶的催化下,加上1分子脂酰基即生成TG。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TG在肝内质网合成后与载体蛋白B100、C等以及磷脂、胆固醇结合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细胞分泌入血而运输至肝外组织。如果因营养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缺乏等原因肝细胞合成的TG不能形成VLDL分泌入血,则使之聚集在肝细胞中形成脂肪肝

脂肪细胞内的TG在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的催化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FFA与血浆白蛋白结合,通过血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主要是心、肝、骨骼肌等)被利用,甘油溶于水,直接由血液运送至肝、肾、肠等利用,这个过程称为脂肪的动员。三酰甘油脂肪酶是限速酶,受多种激素的调控。

正常情况下,血中含有少量的酮体。为0.03~0.5mmol/L(0.3~5mg/dl)。在饥饿、糖尿病、妊娠呕吐、高脂低糖膳食等情况下,脂肪动员加强,肝所合成的酮体数量超过了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时,血中酮体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酮体随尿排出,产生酮尿。

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为脂解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它们能够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3′,5′-环腺苷酸(c-AMP)合成,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细胞液内的HSL磷酸化而激活,促进脂肪的动员。胰岛素、前列腺素E2及烟酸等抑制脂肪的动员,对抗脂解激素的作用。

肝一方面调节脂酸的合成(酯化)与分解(氧化)的关系,另一方面调节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与合成酮体的关系。肝和脂肪组织之间不断进行脂酸的交换。饥饿时脂库脂肪动员,释放的脂酸进入肝内代谢。肝从血液中摄取脂酸的速度与其血液浓度成正比。此时,肝内脂酸β-氧化能力增强,产生酮体供应脑组织应用。肝氧化脂酸的能力有限,但酯化脂酸的能力很强。饱食后,肝合成脂酸,并以TG的形式储存于脂库。肝合成TG、磷脂和胆固醇,并以VLDL的形式分泌入血,供其他组织器官摄取与利用。当肝合成TG的量超过其合成与分泌VLDL的能力时,TG便积存于肝内,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约50%的肥胖者肝内有少量脂肪堆积。脂肪肝多见于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肝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堆积。

3.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 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占全身合成量的3/4以上。人体约含胆固醇140g,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约1/4分布脑及神经组织中,约占脑组织的2%,但本身合成极少,实际上肝脏承担着供应全身胆固醇的任务。

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胞液及内质网中进行,乙酰辅酶A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3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成羟甲基戊二酸酰辅酶A(HMGCoA)。HMGCoA是合成胆固醇和酮体的重要中间产物。HMGCoA再还原生成甲羟戊酸(MVA);MVA经脱羧、磷酸化生成活泼的异戊烯焦磷酸和二甲基丙焦磷酸,二者再经一系列反应形成鲨烯;并经酶的作用及氧化、脱羧、还原等反应,形成27C胆固醇。

在肝实质细胞受到损害时,总胆固醇和酯型胆固醇比值降低,在严重肝衰竭时,该比值常在30%,可伴有总胆固醇浓度下降;在胆道阻塞和胆汁淤积时,血清内总胆固醇浓度上升。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肝内的胆固醇转运出去。高密度脂蛋白(HDL)将周围细胞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

饥饿与禁食可使HMGCoA还原酶合成减少,活性降低,同时乙酰辅酶A、ATP等不足,使胆固醇合成减少;高糖、高脂肪饮食之后,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胆固醇合成增加。

肝脏能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胆汁酸的生成是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的途径,肝不断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防止体内胆固醇的超负荷。胆固醇在肝内还能还原成双氢胆固醇,透过肠壁或随胆汁而排泄。粪便中的胆固醇除来自肠黏膜脱落细胞外,均来自肝。胆固醇也是合成及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在皮肤,胆固醇可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肝脏是合成磷脂的重要器官,除合成肝组织本身磷脂外,还合成血浆中的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磷脂。肝脏同时也是分解转变血液中磷脂的主要场所。血清磷脂可反映肝内磷脂的代谢状态。

4.肝脏在血浆脂蛋白中的作用 血浆脂蛋白是一类主要由蛋白质、TG、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的复杂的复合物,是脂类物质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各种脂蛋白所含脂类和蛋白质不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及免疫性均不同。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1)电泳法:电泳最快的是α-脂蛋白,相当于α1-球蛋白的位置;其次为前β-脂蛋白,相当于α2-球蛋白的位置;再者为β-脂蛋白,相当于β-球蛋白的位置;乳糜微粒(CM)所含蛋白质太少,留在原点不动。

(2)超速离心法:将各种脂蛋白分为四类:CM、VLDL、LDL和HDL;分别相当于电泳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α-脂蛋白。

除此之外,还有中密度脂蛋白(IDL),是VLDL在血浆中的代谢物,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之间;HDL又可分为HDL2及HDL3

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体蛋白(apolipoprotein,apo),目前发现有18种之多,主要有apoA、B、C、D、E等五类,apoA、B、C又可分若干亚型,如AⅠ、AⅡ、AⅣ;apoB分为B100、B48;apoC分为CⅠ、CⅡ、CⅢ。不同的脂蛋白有不同的载体蛋白。Apo不仅能结合和转运脂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并且能够调节代谢反应中关键酶的活性,如apoA1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识别HDL受体;apoCⅡ是脂蛋白的脂肪酶(LPL)激活剂。

肝脏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是VLDL。VLDL是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

人血浆中的LDL是由VLDL降解生成,它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HDL主要是由肝合成,小肠也可合成,另外,当CM及VLDL中的TG水解时,其表面的apoA1、AⅣ、AⅡ、C以及磷脂、胆固醇等脱离CM及VLDL亦可形成新生的HDL。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约占50%。HDL按密度大小可分为HDL1、HDL2及HDL3。HDL1又称为HDLc,仅在摄取高胆固醇膳食时才在血中出现,正常血浆中主要含有HDL2及HDL3。HDL主要在肝内降解。成熟的HDL可与肝细胞膜的HDL或apoA1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其中胆固醇可以合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HD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3~5d。因此,HDL在LCAT、apoA1及胆固醇转运蛋白(CETP)的作用下,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内代谢。这种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内的转运过程,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