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灸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针灸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灸治疗时,由于病人的体位不当,病人精神紧张或者医者的手法不熟练以及粗疏时,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及刺伤重要脏器。处理:针刺时要避开血管,出针后要用干棉球按压片刻,青紫和肿胀部位先按揉3~5分钟,按揉后冷敷止血,2天后热敷,每次15~20分钟。

针灸治疗时,由于病人的体位不当,病人精神紧张或者医者的手法不熟练以及粗疏时,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及刺伤重要脏器。

1.晕针 针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症状,重者可能昏倒。

原因:病人精神紧张。

处理:立即出针,平卧,头低位,给饮温开水。重者针人中、内关。

2.滞针 进针后,针扎不进,也拔不出。

原因:手法不熟练,穿透力差,针尖没能刺到皮下。

处理:手指在穴周按揉一会儿,或在穴旁再扎一针。

3.弯针 针刺入后,针身在体内弯曲。

原因:针后病人移动体位,或医者进针时用力过猛。

处理:顺着弯曲方向,慢慢拔出。

4.折针 针刺入后,出现针身折断。

原因:针灸针的质量差,或电针用的针身有蚀痕,或医者行针时过猛。

处理:要沉着冷静,想办法取出折针,若针完全陷入肌肉中则须手术取出。

5.血肿 出针后,针刺部位青紫或肿胀。

原因:针尖刺伤血管。

处理:针刺时要避开血管,出针后要用干棉球按压片刻,青紫和肿胀部位先按揉3~5分钟,按揉后冷敷止血,2天后热敷,每次15~20分钟。

防止刺伤重要脏器,须注意:①不针刺颈下部、胸部与背部穴位,不针肩井穴,以防外伤性气胸;②不直刺风府、哑门、大椎、风池等穴,针风池穴应风池透风池,防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腰部与腹部穴位应按书上要求进针, 不要盲目深刺,以防刺伤内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