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应用高转速、低能量的旋磨头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旋磨,使之成为微小的颗粒,随血流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去除斑块,达到扩大血管管腔的目的。随访6个月时两组间新生内膜生长和管腔最小横截面积无明显差别,而RA组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单纯PTCA组,因此,斑块旋磨组较高的再狭窄率可能与其未能使支架过度膨胀,术后和随访时支架最小横截面积较小有关。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应用高转速、低能量的旋磨头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旋磨,使之成为微小的颗粒,随血流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去除斑块,达到扩大血管管腔的目的。我们可以应用此技术对阻塞支架的新生内膜组织进行旋磨,从而扩大管腔面积,理论上应该优于单纯PTCA术。RA主要用于弥漫性和弥漫增生性病变。用于治疗ISR的理想的转头直径/血管直径比为0.7~0.8,转速为140 000~160 000rpm。由于旋磨后产生的较大微粒可能导致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进一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因此旋磨过程中应该避免转速骤降>5 000rpm,以预防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早期的单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RA治疗支架再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然而,随后的随机对照试验却显示RA治疗ISR并不优于普通球囊扩张。ARTIST研究比较了斑块旋磨术结合低压力球囊扩张(6atm)(n=152)和单纯PTCA术(n=146)对弥漫性ISR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RA未能降低ISR的复发率,出人意料的是,RA组患者随访结束时的造影再狭窄复发率和6个月MA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PTCA组(65%vs 51%,P=0.039)和(20.4%vs 8.9%,P=0.005)。此外,RA组患者血管痉挛和慢血流的发生率也高于单纯PTCA组。该研究中的86例(29%)患者接受了IVUS检查,结果显示,RA虽然达到了早期去除新生内膜组织的目的,但是随后的低压力球囊扩张并未能进一步扩大支架的横截面积。然而,单纯PTCA组患者应用的高压球囊扩张达到了支架过度膨胀的效果。随访6个月时两组间新生内膜生长和管腔最小横截面积无明显差别,而RA组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单纯PTCA组,因此,斑块旋磨组较高的再狭窄率可能与其未能使支架过度膨胀,术后和随访时支架最小横截面积较小有关。研究者提出,如果RA组应用高压力球囊扩张可能会提高术后支架最小横截面积,从而降低再狭窄复发率。此外,有学者建议,在应用RA治疗ISR时,应该常规应用IVUS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另一项小规模单中心ROSTER研究则得到了不同的结果,RA组(n=75)较单纯PTCA组随访时临床再狭窄率明显下降(20%vs 43%,P<0.01),在这项研究中随机分组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IVUS检查,结果排除了30%的支架膨胀不全的患者,提示我们由支架膨胀不全导致再狭窄的患者不宜行RA治疗。与ARTIST研究不同,ROSTER研究中RA组应用了高压球囊扩张,且单纯PTCA组中31%的患者最终置入了支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