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年哮喘的预防与保健

成年哮喘的预防与保健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症状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2.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患者可以在家庭或医院,就诊前或就诊期间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

(一)成年哮喘的常见诱发因素

哮喘的发病因素一般可以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目前多认为哮喘是多基因遗传,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遗传因素 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异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二)成年哮喘的常见症状

1.症状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2.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三)成年哮喘的预防与保健

1.加强对疾病的认知 通过医务人员的指导和自身的学习,患者应增加对哮喘的激发因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效果的认知,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哮喘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只要采用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即患者可达到没有或仅有轻度症状,能坚持日常工作和学习。

哮喘成功管理的目标是: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要达到这一目标,既需要医务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努力。

2.避免诱发因素 针对个体情况,有效控制可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饮食;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活动;避免持续的喊叫等过度换气动作;不养宠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在缓解期应加强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及耐力训练,以增强体质。

3.自我监测病情 长期患哮喘的病人应坚持记录哮喘日记,识别引起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病情加重的征象,如过敏性哮喘开始发作,可有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学会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如:哮喘控制测试(ACT)、(表4-1)、哮喘控制问卷(ACQ)、哮喘治疗评估问卷(ATAQ),也可以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哮喘评估工具ACT经过国内多中心验证表明,不但易学易用,而且适合中国国情。ACT仅通过回答有关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的评分进行综合判定,25分为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通过ACT长期维持检测可以维持哮喘控制,作为肺功能的补充,既适用于医师、也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患者可以在家庭或医院,就诊前或就诊期间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

表4-1 哮喘控制测试(ACT)

第二步:把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得总分。

第三步:寻找总分的含义。25分为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

4.合理用药 哮喘患者应了解自己所用各种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尤其是雾化器和吸入装置的使用,遵医嘱使用β2受体激动药和(或)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制订长期管理、防止复发的计划。

5.心理调节 精神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哮喘治疗和保健的重要内容。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和乐观的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程度地保持劳动能力,以减轻由于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此外,患者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让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共同参与对哮喘的管理,为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