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作电位记录技术的历史回顾

动作电位记录技术的历史回顾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是在完整在体搏动心脏记录局部组织AP。他们的重要贡献是在Cole设计的电压钳基础上,改进电压钳技术,并把它用于单纤维记录,研究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为现代膜学说奠定了基础。单电极记录方法可以获得细胞外单项动作电位MAP,具体方法为:将一个电极放置于完整的心肌记录到MAP的信号。因此在此基础上用MAP记录技术阐明了心律失常的细胞学基础,并提出EAD与DAD使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

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是在完整在体搏动心脏记录局部组织AP。1882年,Burdon-Sanderson和Page在蛙心室肌上将一个电极置于心脏的损伤区,另一个置于未损伤区记录到MAP。1922年,Gasser和Enlenger,在生理学中第一次采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并首次在自己实验室采用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用微电极记录神经的快反应电变,研究了枪乌贼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这在电生理技术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应该讲是现代电生理技术的鼻祖,因为,在后来的电生理发展中,基本技能和方法都渊源于单纤维、微电极和示波器。正因为这一伟大的功绩,他们两人被授予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1934年,Schutz应用吸附电极(suction)使得MAP记录方法更简便,但存在有损伤性和不稳定的缺点,而且应用仅限于实验室。1935年,Jochin用非穿透性方法,即用一个电极放置于蛙心室外膜的单极记录方法获得MAP。1938年,Hodgkin和Huxley应邀到Gasser实验室,继续单纤维的工作。他们的重要贡献是在Cole设计的电压钳基础上,改进电压钳技术,并把它用于单纤维记录,研究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为现代膜学说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没有电压钳技术,就没有现代膜学说。Hodgkin和Huxley正是由于这一方面的成就,双方荣获了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41年,Segers等记录蛙的心肌正常区与高血钾引起非激动区之间的MAP,它表明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的存在,并提出触发活动这一现象,以区别于自律性增高。1970年,Olsson认为单极记录MAP易受到远场电位的干预,即采用相近的双极电极(close bipolar)记录MAP。1983年,Franz等设计了一种Ag/AgCl接触电极代替了以往的吸附电极,应用于临床可记录到正在跳动心脏的AP。

单电极记录方法可以获得细胞外单项动作电位MAP,具体方法为:将一个电极放置于完整的心肌记录到MAP的信号。单极标测的是整个心脏的电活动,电位大小与距电极距离大小的平方成反比,但局部电活动最容易由单极标测测得。早在1950年,Schacfer等报道认为,单电极标测中的快速下行波与标测电极下的心肌细胞AP的0期快速除极一致,因此单电极标测常常用来构筑激动顺序图。当激动波经过的时候,正向波代表的是电穴的正极激动将传入邻标测电极,零电位正好是标测电极下的活动,而负向波代表的是电穴负极激动离开标测电极。因此在此基础上用MAP记录技术阐明了心律失常的细胞学基础,并提出EAD与DAD使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