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压调控异常综合征

血压调控异常综合征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压调控异常综合征,指的是平时血压正常或增高者,在某种情况下血压调控不正常,多数原因不详。低血压时可跌倒、晕厥,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有功能性和神经内分泌性。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有的难以判断,但应认真检查,因有的可消除病因而得到纠正。运动后低血压,多见于有严重冠脉病变者和有心肌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血压调控异常综合征(blood pressure dysregulation syndrome,BPDS),指的是平时血压正常或增高者,在某种情况下血压调控不正常,多数原因不详。此情况,在高血压防治中应引起重视,因为涉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后问题。

一、BPDS的类别和诊断标准

1.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亦称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有2个诊断标准:①传统的标准 直立3min,收缩压(SBP)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②JNC 7的标准 立位时SBP下降≥10mmHg,并有眩晕或虚弱症状者。

2.直立性高血压 亦称体位性高血压,站立时SBP升高≥10mmHg。

3.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在饱餐后2h内,卧位SBP下降≥20mmHg。有直立性低血压者餐后可更明显。

4.运动低血压(exercise hypotension) 在中等程度以上的运动之后,出现持久的SBP下降≥20mmHg及DBP下降≥10mmHg者。

5.运动或负荷试验导致的高血压 在中等程度以上的运动后即刻,血压快速上升,SBP>200mmHg者。

6.非杓型(nondipping)血压 晚上睡眠中SBP和DBP的下降均<10%,或SBP和DBP反而升高。

7.过度杓型(extreme dipping)血压 晚上睡眠中,SBP和DBP均下降>20%。

8.晨潮(early morning surge)高血压 在清晨醒来血压突然升高。

二、BPDS的机制

正常人的血压,24h中有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和在某些情况下有正常的反应。例如:睡眠中血压可下降10~20mmHg;站立时SBP下降,但<10mmHg,DBP下降仅2~3mmHg;运动时SBP上升,DBP下降。BPDS则属不正常反应,这给高血压的诊治均带来困难。直立性低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大于65岁者的发生率可达20%,大于75岁者可达30%。低血压时可跌倒、晕厥,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心绞痛。人由卧位转为立位,平均有500~700ml的血液淤滞在下肢、内脏和肺,以致有一过性的排血量减少。正常人,通过神经反射,不致血压过低,更不会较持久降低。但若老年人和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低下者,则可有较持久的低血压并出现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有功能性和神经内分泌性。前者可因年老、长期卧床、失血、脱水、降压药等所致。肾上腺功能低下,感染性神经病变,例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功能性者,在纠正原因后可恢复正常。神经内分泌性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最典型的是Shy-Drager综合征和多发性系统萎缩;继发性者可见于糖尿病、酒精性神经病变、帕金森病等。

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有的难以判断,但应认真检查,因有的可消除病因而得到纠正。例如测定卧位和立位的心率,站立时心率增快,若<10/min,这提示加压反射功能低下;若出现心动过速,即>20/min,则提示血容量不足或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做Valsalva动作,冷加压试验,测卧位和立位时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做倾斜试验等均可能有一定帮助。

饱餐后低血压,是因有加压反射功能低下,在消化道需要更多血供时,血压下降。还与因胰岛素释放和胃肠道释放扩血管的蛋白肽有关。饱餐后血压降低,正常人也有,表现为乏力嗜睡,但程度不重,可以克服。在有神经内分泌异常者,若有饱餐后低血压,则往往症状较重。

运动后低血压可能与肌肉耗氧多,出汗多,四肢血管扩张而致血容量不足和心排血量不能增加、甚至下降等有关。正常人大运动量,也可引起血压略降,但SBP≤8~10mmHg,DBP≤3~5mmHg。病人则血压下降更明显,SBP可≥18~20mmHg,DBP可≥7~9mmHg,且血压下降较持久,可达运动后2~13h。运动后低血压,多见于有严重冠脉病变者和有心肌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运动导致的高血压。正常人在有氧运动时,也可有SBP增高和DBP降低,但在剧烈运动时,SBP不致超过200mmHg,休息即很快恢复。有高血压倾向者,即使平时血压正常,行较轻微运动就可有血压升高,且较持久,这种人容易发生左心室肥厚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

直立性高血压在1922年Schneider等就已认识到,在2 000例健康的航空员中,其检出率达4.2%。此后有一些报道,其检出率有8.7%和10%,但一直未被临床重视。其机制有认为在站立时,静脉血回流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而引起交感神经反射和小动脉收缩,致血压上升。

非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呈非杓型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更多也更严重,发生血管性痴呆和蛋白尿的也增多。过度杓型血压者也可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增多。

晨起高血压者心血管事件增多,故有将清晨起床时间称为“危险时间”。晨起,交感神经突然兴奋,血压突然升高,有的高血压病人此现象很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