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肌酸激酶和同工酶测定

肌酸激酶和同工酶测定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K广泛分布于全身,在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脑。CK及其同工酶的检测主要用于心肌、骨骼肌疾病和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CK-MB同工酶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该法假定在肌肉损伤后仅CK-MM和CK-MB被释放入血。目前,新的方法通过免疫法测定CK-MB的质量,临床意义相同,但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CK-MB常和CK同时测定,临床常用CK-MB/总CK的比值来表示。

肌酸激酶(CK)催化肌酸和ATP或磷酸肌酸和ADP之间的磷酸转移的可逆性反应,所产生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CK广泛分布于全身,在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脑。CK由M和B类亚基组成,在细胞内存在3种同工酶:CK-MM、CK-MB、CK-BB。CK-MM、CK-MB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不同肌肉所含同工酶的比例不同,骨骼肌中CKMM占98%~99%,1%~2%为CK-MB;心肌中CK-MM约为80%,CK-MB占15%~25%。CK及其同工酶的检测主要用于心肌、骨骼肌疾病和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

【测定方法】

总CK活性的测定通常采用比色法:在CK催化磷酸基团发生转移,后续产生系列反应使得指示剂的量发生改变,变化的程度和CK的活性呈正比。CK-MB同工酶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该法假定在肌肉损伤后仅CK-MM和CK-MB被释放入血。检测时所有M亚基的活性被抑制,剩下的活性相当于CK-MB的CK-B的活性,检测结果应乘以2。巨CK不含M亚基,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CK-MB活性高于总CK,是由于检测结果乘2引起的。目前,新的方法通过免疫法测定CK-MB的质量,临床意义相同,但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可以通过电泳法测定CK各亚组分的相对含量。

【参考范围】

总CK:男80~200U/L,女60~140U/L(根据试剂盒而有差异)

CK-MB:<15U/L(根据试剂盒有差异)

CK-MB质量:根据试剂盒而定

【临床应用价值】

CK活性升高通常发生在肌肉损伤后,CK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6h即可超过正常范围上限,24h达峰值,48~72h回复正常。CK-MB常和CK同时测定,临床常用CK-MB/总CK的比值(CK-MB%)来表示。如总CK、CK-MB升高的情况下,CK-MB%<4%,多考虑肌肉疾病;若4%<CK-MB%<25%,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可成立;若CK-MB%>25%,考虑有CK-BB或者巨CK存在。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36h,CK-MB敏感性为92%~96%,在ECG阴性病人敏感性约为80%。

CK极度升高(>3 000)主要见于全身疾病,特别是肌肉疾病,此时CK测定有助于肌萎缩病因的鉴别,如进行性肌萎缩可见CK显著升高。此外,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肌肉感染性疾病如心肌炎、皮肌炎等都能引起CK升高。但神经疾病的肌肉萎缩,CK活性一般正常。

【影响因素】

运动可引起CK升高,应注意鉴别。标本溶血、黄疸、脂血都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需根据试剂盒作评价。

(夏良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