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以不同程度贫血、间发性黄疸、脾大、球形红细胞增多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为特征。1.输血支持 贫血轻者无须输红细胞,重度贫血或发生溶血危象时应输红细胞。发生再生障碍危象时除输注红细胞外,必要时给予输注血小板。 在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者,因溶血危象发作频繁,其预后较差,可因严重贫血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极少数可能死于溶血危象或脾切除后并发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常见医嘱如下:

【概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以不同程度贫血、间发性黄疸、脾大、球形红细胞增多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为特征。

【病因及高危因素】 本病是由于调控红细胞膜蛋白的基因突变造成红细胞膜缺陷所致,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诊断依据】

1.贫血、黄疸、脾大等临床表现。

2.球形红细胞增多。

3.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4.阳性家族史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 应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黄疸型肝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肝豆状核变性、地中海贫血等相鉴别。

【医嘱方案与禁忌】

1.输血支持 贫血轻者无须输红细胞,重度贫血或发生溶血危象时应输红细胞。发生再生障碍危象时除输注红细胞外,必要时给予输注血小板。

2.脾切除 以5~10岁为宜,过早切脾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易患严重感染;过晚则形成胆石症。如果贫血严重,以致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或常发生再障危象者则可较早或紧急手术。

3.防治感染 脾切除时为防止术后感染,应在术前1~2周注射多价肺炎球菌疫苗,术后应用长效青霉素预防治疗6~12个月。

4.其他治疗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数在短期内可升高,如PLT>800×109/L,应予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双嘧达莫(潘生丁)等。另外反复溶血发作时要适当予以补充叶酸。

【疗效及预后评估】 在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者,因溶血危象发作频繁,其预后较差,可因严重贫血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起病较晚者因慢性贫血可致发育迟缓。轻症或无症状者不影响生长发育,预后一般较好。极少数可能死于溶血危象或脾切除后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