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脏小囊肿和小血管瘤严重吗

肝脏小囊肿和小血管瘤严重吗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棘球蚴病又名肝包虫病,为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寄生虫性肝囊肿,细粒棘球蚴的单房性包虫病多见。肝棘球蚴囊肿分外囊和内囊,外囊为肝脏组织对包虫反应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层,内囊即是肝棘球蚴囊肿本身的包膜。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时,应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采用肝棘球蚴囊肿内囊摘除术。 肝棘球蚴病多在儿童期感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始出现症状。腹部体征主要为肝大。

肝棘球蚴病又名肝包虫病,为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寄生虫性肝囊肿,细粒棘球蚴的单房性包虫病多见。肝棘球蚴囊肿分外囊和内囊,外囊为肝脏组织对包虫反应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层,内囊即是肝棘球蚴囊肿本身的包膜。内囊分为两层,外层为角质层,内层为生发层,囊内含透明液体及大量头节和子囊。对于小而深藏肝内的肝包虫囊肿可密切随访。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时,应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采用肝棘球蚴囊肿内囊摘除术。

【临床表现】 肝棘球蚴病多在儿童期感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始出现症状。寄生虫的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可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无力、失眠、消瘦、贫血、发育障碍,个别患儿可出现恶病质。在病程中还常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全身瘙痒、咳嗽、呼吸困难、发绀、腹痛等。

囊肿增大可压迫邻近器官,上腹部出现包块及上腹胀满。肝上囊肿可使膈肌抬高,压迫肺脏,影响呼吸。肝下囊肿压迫胆道,引起黄疸或急性胆囊积液;压迫胃肠道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梗阻症状;压迫门静脉可引起腹水、肝脾大;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

腹部体征主要为肝大。肝上囊肿将肝脏推向下方,并使膈肌上升,肝浊音界上移。肝下囊肿则可触及,呈圆形,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移动,无压痛。叩击肿块,有震颤感,称为“包虫囊肿震颤”(占7%~8%)。

如果囊肿破入胆管,则出现胆绞痛、黄疸。破入腹腔则突发上腹剧痛,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甚至中毒性休克。囊肿穿破胸腔可发生脓胸、胆汁性胸膜瘘。破入肺和支气管,咳出物有大量包囊内容物、脓液、胆汁。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粪便检查通常不能发现虫卵。B超、CT或MR检查可见肝脏内较大的占位性病变,肿块内有多发的钙化点,内部有低密度区并可见多个分隔。胸腹X线透视可见肝区巨大圆形、同密度、边缘整齐的阴影,膈肌抬高。

【诊断】 肝棘球蚴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棘球绦虫病流行区及与犬等家畜有密切接触史,肝大,有时可触及包囊震颤,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单发或多个有较厚包囊的液性占位,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Casoni皮试阳性等。补体结合试验80%呈阳性。

主要应与肝囊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慢性肝脓肿和肝细胞癌鉴别,还应与胰腺囊肿、肠系膜囊肿等鉴别。

【治疗】 手术是根治的主要手段。常用术式为内囊摘除术,术中先用纱布保护好囊肿周围组织,防止囊液及其中的头节流入腹腔。用三通接头的穿刺针抽出囊液后,注入20%的氯化钠溶液,经过10min即可杀死头节。切开纤维包囊壁后将内囊及其中子囊完整摘除后,用5%甲醛溶液棉球擦拭囊腔,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杀死残留的头节。残余的囊腔较大可一次缝合囊壁,消灭残腔。如有感染或胆瘘者可在囊内留置胶管引流3~4周。囊肿切除仅适合于囊肿较小者或囊肿位置浅表者。

多发性肝棘球蚴病或局部肝损伤较重者应考虑行肝部分切除。

强化卫生教育,提高全民的卫生意识,加强牧区动物的管理,严防犬粪污染,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