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功能康复治疗的技术

脑功能康复治疗的技术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躯体运动障碍,可来自不同部位的运动神经损伤。对于不同的病因造成的运动障碍,选用的康复技术应各有侧重。总的来说,常用的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有以下几种。经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对于运动障碍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以手臂和手指的运动障碍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运动障碍获得基本恢复以后便可以进行第三步。

一、脑功能康复治疗技术的选定、设计及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1.选用和设计康复作业时,要注意它们的功能技巧组成。即要以受损和期待康复的技巧为主,而加入的那些辅助技巧则应该是病人力所能及和不感困难的,否则,很难进行训练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因对病人功能障碍的性质认识不足,或对康复作业的技巧、要求缺乏分析,致使选用的作业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以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需要加以注意的是,选用和设计的作业所包含的核心技巧必须是无法由其他方式所取代的。例如,本意是想用一张图画来训练病人看图讲话以提高其表述能力,但如果选用的图画只是画了一些毫无关联的、孤立的物件,说不出什么故事情节,引不起丰富的表述,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选用和设计的康复作业应该包含标准化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难度不同的操作。这样,在施治时,就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从不同水平开始,进行循序渐进地康复训练。

有下列一些途径可以改变作业的难度:①改变作业呈现的速率;②单位时间内作业呈现的数量的增减;③改变呈现作业的接收模式;④改变作业空间维量(如一维、二维、三维空间图形辨认作业);⑤作业具体性的变化;⑥刺激物大小的变化;⑦作业材料颜色的变化;⑧作业熟知程度的变化;⑨作业复杂性的变化;⑩要求做出反应的速度的变化;11 作业负荷量的变化;12 所提供信息的感觉模式的数量的变化;13提高或降低作业的正确性的判断标准。14 作业的信息提示线索的增减。

施治时可以根据对病人能力的判断,以及对作业设置的目的和性质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减其作业的难度。例如,有的空间障碍只表现在复杂的图形认知作业中,如果仅用改变作业图形的大小来改变作业的难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选用和设计的康复作业尽量做到能数量化,以便对康复效果和作业的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定。我们可以利用曲线来表现病人在某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作业水平,并将它及时反馈给病人,这将会有力地鼓舞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4.选用和设计的康复作业应包含能及时对受治病人提供成绩的反馈信息。作业成绩的反馈信息有两个基本类型。

(1)作业本身所包含的反馈信息:它来自病人在操作过程中对作业的某些觉知。例如,视物呼名有障碍的病人看见某件物品时,不能呼出名字,但却能借触摸感知呼出名称。随着病情的改善,利用触觉呼名的次数可能减少,而视觉呼名的能力日见恢复。两种呼名方式的一增一减就形成了来自作业操作本身的反馈信息,它会告知病人康复效果如何。

(2)来自作业以外的外来反馈信息:这主要是由施治者或通过反馈仪将病人作业的正确性及其精确度及时报告给他们,以便受治者能及时对作业技巧或动作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指出的是,使用外部反馈信息时,所给出的信息含义要明确。例如,某项作业要求达到的指标既有速率,又有正确率,这时就应将这两种成绩分别反馈给病人,而不是笼统地告知“不能通过”,因为这样将使病人无法做出有效的行为修正。

5.选用和设计的康复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最好能将病人的作业错误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选定或改变作业的难度过大,就容易让病人丧失兴趣和信心,反之,作业过于容易也不利于激发病人向上攀登的兴趣和勇气。理想的作业难度水平应该是,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对不断强化病人的自信心是很有利的。

二、几种基本的脑功能康复治疗技术

同一病变性质和同一病变部位的大脑损伤病人,也常常会由于其脑功能背景、具体的受损功能环节和轻重程度的差异,而有很不相同的表现,所以很难从病变性质和部位来归类某类病人的相应的康复技术。我们认为从功能障碍的类型来归类比较实用。

在这里,我们将就大脑损伤引起的几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作简要讨论。

(一)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躯体运动障碍,可来自不同部位的运动神经损伤。它可以来源于额叶的第一、二级运动中枢的病变损伤,也可以来源于顶叶病变损伤,还可来源于脑干、小脑、锥体外系统病变及外周运动神经的病变损伤等。对于不同的病因造成的运动障碍,选用的康复技术应各有侧重。总的来说,常用的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有以下几种。

1.生物反馈技术(biofeedback techniques) 利用生物反馈治疗运动障碍是治疗上的一个进展。经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对于运动障碍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生物反馈的原理是将电极置放在某肌肉。当运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冲动传至肌电图仪。随着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所产生的不同强度的肌电变化可通过仪器连续测量和记录,并将它们转变为可被病人觉知的听觉和视觉信号。通过这些信号的反馈,便可以促使病人去调用某些可以利用的方式来控制病肌的活动,以达到功能训练的目的。

生物反馈治疗不仅适用于单纯的运动神经损伤,也可用于那些由本体感觉通道,如对大脑顶叶损伤而丧失动觉反馈的运动障碍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对于一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的完全损伤,而另一侧半球功能完整的病人,也可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来促进其新的运动功能系统的形成。

2.肢体运动的康复训练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一般用来促进比较粗大的神经肌肉运动的恢复。对于较为精细的四肢和言语运动的控制和支配的康复,需要选用和设计另外一些治疗技术和程序。下面以手臂和手指的运动障碍为例。

第一步,要求病人做“动作模仿”,即施治者向病人演示一些动作,要求病人照做。

第二步,图画临摹训练,即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的临摹。首先可以要求病人临摹的精确度,如果已达到预定要求,则可要求作业的速率。这是一种精细运动作业,它除包含手部的精细运动之外,还需要视觉的协同工作。如果病人有明显的视觉问题,那么在做运动康复之初或同时,也应对视觉障碍加以矫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运动障碍获得基本恢复以后便可以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相随采用另一些以恢复病人劳动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措施和程序。例如,在很多工作过程中(如操作机器、驾驶车辆等),我们不仅要用眼睛随时注视动作的本身,还需要同时用眼睛、用动感来关注和觉知周边的其他情景以及自身的状态,以保证动作恰如其分、正确无误。我们可设计一些在复杂情境下执行的动作,也可以采用在闭目状况下进行动作的操练,以发展病人自身本体感觉的调控功能,促使其动作恢复。可以用下列步骤进行训练:①要求病人在闭目的状态下,将肢体固定置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如“闭目悬臂”,并逐渐延长时间;②在闭目状况下将一侧肢体摆成某种姿势,然后要求用另一肢体模仿出同样姿势;③按口令做动作。

3.精细运动的康复训练技术 感觉运动神经受损伤所造成的精细运动的障碍是很常见的。精细运动的康复对于某些病人日后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值得重视。我们可以把很多精细的、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不同的、单个的简单动作,以此作为基点,从易到难实施训练。以手部精细运动为例,可以用以下步骤进行。①按指令反复操练一些简单的手指动作:依次运动手指,如伸屈手指、对指等;②重复操练某一动作直至熟练,如套螺丝钉;③反复操练联合性动作,如插木桩、使剪子、用筷子拣豆豆、穿针等;④复杂的精细运动作业,如玩乐器、雕刻、绘画等。

总之,病人病前曾经做过的一些有兴趣的作业,都可以选作为训练项目。

4.条件回避技术 利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刺激麻痹肢体,使发生回避性反射活动。尽管产生这些运动时所调用的是那些较为基本的、非自主的本能反射机制,但动作的出现对提高病人治疗的动力和信心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适当采用这种技术可能会取得一定效果。

(二)几种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

1.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技术 言语障碍是一种危害甚大的、重要的认知功能障碍。言语活动是人类独有的和重要的交际行为,它是人类互通信息、交流思想、获得相互理解的桥梁,所以言语行为是维持人们正常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由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言语障碍都将给病人生存带来痛苦和困难,严重者更会直接损害病人的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言语障碍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据日本1972年的统计,需要进行言语治疗的病人约有50万人,美国约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有口语交际障碍,其中由于大脑病变,特别是神经系统多发病—脑血管病(脑中风)造成的言语障碍尤为多见,而且性质一般都比较严重,尤应引起重视。国内新近研究报道,脑血管病例有70%~75%出现言语障碍。它是脑血管病病人致残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脑血管病的病发年龄有提前趋势。因此,言语障碍的常见性和危害性充分说明言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切合我国实际的言语康复治疗的科学体系。对此,我们将从以下几点作简要讨论。

(1)言语障碍性质的判断:要使治疗有的放矢,就必须对言语障碍的基本性质作出正确分析和评定。言语障碍是指组成言语行为的听、说、读、写4个主要方面的各功能环节遭到病损后所出现的种种病理现象。因此,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像发烧、头痛那样,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症状。任何人都可能在某年龄阶段,因为各种心理的、躯体的不同致病因素(如多种大脑和言语器官的病变、先天缺陷、功能老化、意外事故等)施加在言语功能系统不同方面、不同环节,从而引起复杂的、不同模式的言语障碍现象。其内涵是非常广泛的。我们根据言语行为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以及言语行为的心理学结构来判定言语障碍的性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个类别。

失语症:它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和手部肌肉的运动障碍或听视觉的一般障碍,以及智能不足所造成的不能听说、不能读写。失语症是指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大脑半球的器质性损伤所引起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感知辨识、理解接收或组织运用语言进行表述等功能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失调现象。

某些主要心理过程(意识、记忆、思维等)的失调和心理异常造成的言语障碍:它包括①言语障碍是某些大脑器质性疾病所造成的意识、思维、记忆失调的继发后果。例如,昏迷时,病人对外界经常会缺乏包括言语在内的一切交互活动;思维,记忆失调时,病人的言语交往常常表现为不符合实情,逻辑混乱。②智能障碍:在个体言语能力习得之前,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和智能不足常会干扰和阻碍言语的正常发展;后天性器质性脑病的智能障碍则常使已经获得的言语能力遭到破坏。③精神病的言语异常。④癔症性失音和言语失常。⑤口吃:是较为常见的口语言语障碍,大约有1%的人患有口吃病,儿童患病率则高达6%~6.6%。它是言语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口吃的原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环境的不良影响,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强制左利手儿童改用右手,但总的说来它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口吃的表现为说话不流利,重复字音,特别是各句句首的字音重复最多,字音延长,语流中断,言语节律紊乱,常伴有情绪紧张,面部及身体的过度紧张性的动作。

非大脑半球的中枢和外周神经、听视器官、手部肌肉等言语功能单元受损伤引起的言语障碍:如听觉和视觉器官本身及外周和脑干中枢的听、视神经的病变,都会影响言语信息的接收,特别是听觉有障碍对口语影响极大。声带、共鸣器官、口语言语运动肌肉、外周和脑干中枢支配言语运动肌肉的运动神经的损伤,都会引起语音失常而影响口语交流。手部运动肌肉和神经的病变则因影响书写,而造成书面语言的表达障碍。

以上3类言语障碍中,大脑损伤引起的失语和言语障碍是性质最复杂的言语障碍。它是言语康复的主要对象,是神经康复的重要内容,也正是本书所讨论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判别大脑损伤后失语和言语障碍的复杂性质和表现,下面我们将要对正常人的言语交际行为的大脑过程作简要复习,并对它的病理表现加以概述。

非聋哑盲的正常人言语交际行为的大脑过程:正常人的言语交际行为,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加以剖视。从横向看:它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个信息渠道,前者处理的是语言听觉符号,后者处理的是语言的视觉符号,两者有着各自的传输途径。从纵向看:言语交际活动包括着表达和接收两个主体过程。它们是由各自的一系列解码、换码、编码等功能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对应于待处理的语言内容所属的语言层级体系(字词层级、语句层级、篇章层级)而逐渐复杂,步步深入。例如,口语的听接收理解过程是从言语流中精确地分出音素的初级解码开始,经历词语的理解,直到对整个句子或对完整的、连贯的话语意义的理解。其时,大脑机制提供的已不仅是初级言语感知和辨识能力,而且要求另外一些条件,如记忆保持、同时性综合、主动性分析等机制的参与。因此,复杂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言语功能单元协同工作的结果,而它的物质前提则是大脑功能的高度整合。

(2)大脑损伤性失语症状的归纳:根据上述言语交际行为大脑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脑不同部位的损伤破坏了以上任何一个言语功能单元,都有可能使言语行为的整合遭到破坏,从而产生由不同功能单元受累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异常言语行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基本障碍。

接收性言语障碍:它是口语听接收和书面言语视觉接收的各个环节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对不同层级体系的言语材料的感知和辨识理解的障碍。听接收障碍的病人可表现为能听声音但不知其意义,不会执行口语命令,不能对口语语句的正误做出判断,不明白语句的意思,因为听不懂话语而无法进行交流。

表达性言语障碍:它是组织语言,进行编码表达的各功能环节的障碍。口语表达障碍的病人可表现为发音障碍(发音失常、不流畅、声调和语调异常)、失呼名(不能呼出物件名称)、找词困难(不能用恰当的词作表述)。

书面言语表达障碍:表现为临摹书写障碍、听写障碍、主动性书写障碍等书面表述不能。

从上面对大脑局限性损伤所造成的言语障碍所作的判断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大脑受损伤的部位不同以及涉及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功能环节不同,言语障碍的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故此,我们在选用言语治疗技术时不可千篇一律,而要根据受治病人的实际言语能力、不同病因,选用不同的康复措施,制定富有个性的康复训练治疗程序和治疗计划,包括主攻症状、施治措施、施治方法等。

(3)大脑损伤后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的几个原则:①治疗训练前,要经过详细的言语测评搞清病人是在听、读、说、写的哪个方面,哪个言语层级的功能受累,受累的程度如何,以便有的放矢地选用治疗技术,制定治疗程序。②如果听、说、读、写等口语和书面语有多个方面同时受累,治疗的重点和目标应首先放在恢复口语的康复训练上。这是因为口语交际是正常人都具有的最起码的和最主要的言语交际方式,如能尽快恢复口语,病人就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就个体言语发展来看,口语的发展要先于书面言语,读和写书面言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习得的,因此,口语的恢复一般先于书面语言的恢复,如先训练口语能力,比较容易奏效,口语的率先恢复有助于书面言语的康复训练。③在优先口语康复训练的原则上,还要注意发挥各言语功能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例如,口语训练的同时配合同一内容的朗读和书写作业,通过多通道刺激可强化训练。④心理准备是言语康复治疗成功的要素。医师和其他施治人员、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准备都十分重要。它是关系到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建立治疗信心、动机的不断强化,以及坚持治疗的决心。⑤信息反馈,即康复治疗的实况需要有目的地、及时地经常反馈给受治者。成绩的反馈有助于鼓舞信心,缺点的反馈有助于病人的自我纠正和调整。⑥为了激发病人言语交际的欲望和积极性,要注意设置适当的环境。⑦言语康复内容要适合病人的文化水平、生活情趣,选用的语言材料要使病人感到有兴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言语康复治疗技术:有以下几种训练。

言语肌肉运动功能的训练:指以恢复口部肌肉的口语表达运动功能和手部肌肉的书写运动功能为目的各类言语操(反复操练不同的发音、声调和语调)。①动作练习:与言语有关的面、舌、唇、腭、声带各肌肉的动作练习,如鼓腮、舌的上举和下压、左右伸舌、卷舌、腭和声带的发音等练习。通过这类连续动作,来促进动作转换的灵活性。②动觉缺陷造成的传入性言语运动障碍是由于言语运动时,缺乏正常肌肉的动觉反馈的监控作用所致的。病人经常感到不能随意地支配自己的唇、舌发出所想要发出的声音,特别在发同位的近似音时显出更大的困难。针对这种缺陷所采用的康复技术是有效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反馈来代偿丧失的动觉反馈,以促进病人重新学会对言语肌肉的运动控制。反馈信息可以发自施治者,也可来自病人自己。后者可能更有效、更方便灵活。教会病人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发音动作来纠正发音错误,或通过录音机教会病人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发音作比较订正。开始最好是逐个单音的训练,如汉字的单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训练,逐渐过渡到近似音的分化。③言语运动区的病变可使言语肌肉产生轻重不同的运动麻痹。病人表现可由只能发出少量单音,直到发不出任何声音。针对这种缺陷有以下几种训练技术,将尚存的那些基本的非言语动作转化为言语动作。例如,前面所提到的,病人若能吹灭火柴,则可训练将“吹”这一动作转化为发出“p”的声音。同样,其他一些类似的动作都可以被利用来作为基础,进行发音转化的训练。此外,像嚼口香糖、嗑瓜子、吹口琴、念顺口溜和绕口令,都可以用来作唇舌运动和言语时的呼吸训练。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利用右半球的音乐技能来进行言语训练获得效果,如有研究者提出“旋律吟诵治疗”(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就是利用一些富旋律的短句来做吟诵操练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语音感知识别训练:左颞叶初级和二级言语接收区的损伤可分别造成单纯词聋(pure word deafness)和严重的音素结构的缺陷(deficit of phonemic structure)。前者可表现为虽能辨别非语言声音,但不能理解言语声音。针对这种缺陷,可借用聋哑教学中所使用的唇读法(lipreading)。这个方法是通过调动右侧大脑半球来接过对语言的译码功能,开始可用一些便于发音、口形表现明显的普通语音进行训练,可利用一些物品和实物画片来作发音、呼名的练习,以重新建立意义和语音的联系。对严重病例的训练,还可以同时结合向病人示范口形变化,或让病人用手扪压喉部或置手掌于嘴前,来获取发音时肌肉动感或气流变化的感觉,以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语音。

呼名训练:失呼名是失语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是失语症症状的最后转归。其表现是病人呼不出物品的名称,但常常会急切地用描述物品的用途、特点、性质等迂回叙述来表明——尽管说不出名字,但确实认得。有些时候,当病人呼不出名字时,若给病人呈现一组包括该测试物品在内的名称(呼名)或一组实物画片,或与之相对应的词卡,他(她)能正确地分辨、挑选出测试的实物。产生这种障碍的确切病变部位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从行为表现的分析可看出这是由于物品的视觉形象和对物品的知识掌握与物品的语音称谓之间的联系中断。呼名障碍还有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特征,病人对单个实物(或实物画片)呼名失败,却能在成篇话语叙述里顺利说出来。曾经有一例病人,有严重的呼名障碍,令她呼名画片时,呼不出“汽车”“树”等画片,但她在诉说病史时能顺畅地讲出“汽车”“树”。她说:“两天前,我乘汽车去机场接丈夫,下着雪,汽车差点撞在大树上,受了惊吓后犯的病……”这种特征性的表现提示,训练时除用逐个对应呼名练习外,还可以语句和话语进行练习。①逐个对应呼名练习:从常用物品开始,用实物或实物画片进行逐个呼名的操练。②语句或话语练习:把实物名称组成句型进行练习,如练呼名“铅笔”时,也可组成句型“我用铅笔写字”“这是一支红铅笔”等来练习。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实物呼名能力的丧失和与该实物相应的字词认读能力的丧失并不同步,即不能实物呼名,但能认读该实物的字词卡。利用这两种能力丧失的不同步,在进行呼名练习时,除呈现实物,还配合相应的词卡的认读,这样可使来自实物和文字两个通道的信息互相激活和互相提示,有利于训练。

话语训练:从个体言语发育来看,言语表述能力是在言语理解能力之后获得的,是言语行为过程中的一个年轻而易受损的环节。造成言语表达障碍的神经机制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因为言语运动肌肉失调造成各种语音方面的失常,也可能因为找词困难、失呼名、遣词造句失能等任一环节的障碍,致使思想赋形于言语的功能遭到破坏。以恢复言语表达障碍为目标的话语训练技术包括主题独白表述训练、会话交谈训练。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主题进行话语训练。例如,将日常生活归纳为一些不同的主题(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兴趣爱好介绍、工作情况介绍、病史诉说等)来训练病人的表述能力。最初病人往往会因存在的缺陷感到作业难度很大,或者羞于暴露自己的弱点,对训练缺乏积极性,甚至回避训练。因此,在制定训练指标时,不要操之过急。首先要使他(她)们明确作业的意义、可行性与艰巨性,以突破思想障碍。一旦他(她)们敢于开口表述,就可以说已达到治疗的第一个目标。随后,安排逐个的主题表述训练,从语言结构形式的正确性和内容的准确性、丰富性,不断地对病人提出新的训练要求和指标。借助录音机来进行自我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病人可随时听到自己的录音,及时进行自我评定和修正。这样一个一个主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符合要求。主题的取材除来自对日常话题的归纳外,也可以精心设计有情节的连环组画。取材原则是从简到难,涉及的词汇量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复杂。

阅读障碍的康复训练技术:书面语言的视接收理解受损导致的阅读障碍也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包括单纯的阅读障碍及失读症、伴以失写的失读、口语障碍伴发的失读。这3种类型失读的基本缺陷是字词的形、音、义的感知辨识受损,或形、音、义三者之间的联系中断,表现为认读字词时,或不会朗读,或不知词义,或音和义都不能把握。语句阅读时,如失读的字词是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失读的字词过多,则语句篇章的阅读理解也就随之无法进行。这类阅读障碍的康复训练应首先着眼于恢复病人把握字词音义的能力。有以下3种治疗训练技巧。①用单字(词)卡、对应的实物(或实物画片)、对应的语音三者进行反复匹配的训练。②同时性字(词)书写提示强化训练:书面言语的阅读接收理解和书写表达在个体习得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书面言语是在已具有的口语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反复使言语运动分析器和手部运动分析器协同活动,建立联系,最后形成阅读和书写的功能联系系统。在阅读作业中,有时我们可看到,当病人遇到失读字词时,会自动用手指来回描画,或临摹所出示的字词卡,通过这种方式最后把它认出来。这种现象暗示读和写之间已有的联系—它们有着互相提示、互相激活和互相推动的作用。所以,在字词-声音匹配训练的同时,佐以相应字词的书写是有裨益的。③语句阅读训练:以句或篇章为教材的阅读训练是以在更大程度上调用知识背景和逻辑记忆为基础的功能训练。因为这种训练可获益于来自句子的丰富的句法知识和语义背景线索,所以要比孤立的单词记忆能获得更多有助于字词理解记忆的丰富信息提示。另外,借助口语对书面语的支持作用,病人往往可以通过对与口语语流作核对分析和判断,而拾回丢失的语音。选用的教材不要拘泥于统一内容,要尽量适合病人的兴趣和文化水平,并尽量与字词的训练内容紧密结合,尽可能地将失认的字词纳入训练语句中。

书写障碍的康复训练技术:书写是一个将思想付诸于视觉文字表述的复杂过程,包含有多个功能层级,受损后的表现不尽相同,常见的症状是与失读极其相似的字词层级的形、音、义和手部动觉及书写动作之间的功能联系中断所造成的,表现为不会听写、错写、主动自发书写不能,严重者无法作业。针对基本缺陷,康复作业的选用应以重建语音和字形以及手部书写动作之间的联系为目的,有以下的一些技术可用,如看图书写字(词)、看图写画、听写。虽然恢复主动性书写表述能力是书写功能康复的主要目标,但最基础的临摹抄写、数系列的自动性书写练习也是极为需要的。

语文记忆的康复训练技术:指恢复和促进大脑整合功能,改善记忆能力,以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记忆为目的的一些作业训练,如多种内容的复述练习[数字复述(顺数和倒数)、词组复述、句子复述、故事复述(大意复述和回答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业难度要循序渐进。可根据以下原则对作业的难易度加以控制:①信息单位由少逐渐增加;②改变待记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待记忆的字(词)词组“猫”“狗”“鸟”就比“笔”“伞”“牛”易于记忆,因为前者很容易使人们想到它们是同属于动物类;③改变待记忆内容的呈现时限,让呈现时间由长变短,以增加其难度;④记忆材料的呈现时间和回忆复述时间的间距由短暂逐渐延长,其中还可以呈现无关刺激进行干扰,以增加其难度。

2.空间定位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 空间定位能力也是一些言语和运动技能的基础。这里从3方面来讨论。

(1)基本的视觉空间定位能力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以恢复对线条、角和方位知觉几种基本视觉空间的定位能力缺陷为目的的康复技术如下。

匹配法:呈现不同方向的线段(或不同大小的角),要求病人挑选出与样本中呈现的完全相同的线段(或角)。通过增减样本中线段(或角)的数量和近似性来调整匹配的难易度。

拼图练习:它们是整合能力和精细运动的训练,用摆积木和小棍拼图来训练方位感。作业难度的控制可通过改变样板图案中所包含的指导线索,如积木块的勾边、颜色。

(2)不能对自身作出空间定位判断是另一种空间障碍现象。有以下几种康复技术。

走迷津(maze):是一种有用的定位作业,包括视觉和触觉迷津两个类型,作业结构基本相似。闭目状态下进行的触觉迷津作业没有视觉反馈参与,要求更高的空间识别能力。一般,实施时从容易的视觉迷津开始,再转向触觉迷津。

查看地图(map reading):也是一个有效作业,即通过看地图的练习来提高方位概念和空间转化能力。我们可以在地图上选出不同的地点作为起止点,要求病人练习指出从起点到终点的各条路线和方向变化。

自身环境定位训练:可以采用人类迷津(human maze),设置一个迷津结构的现场,训练病人对自己所在的位置作判断,也可以训练他从某个选定点经不同路线到另一个选定点。

(3)额叶对心理活动的调节障碍的康复训练:进行任何心理活动都需要大脑具有必要的清醒状态和紧张度来保证。人脑不光是被动地传输信息,而且要创造意愿,计划和程序化行为,并通过反馈进行行为的监控和自我调整。额叶在这些积极的心理活动和人类行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局限性额叶损伤有可能使它的调节作用受到削弱。病人可能出现在执行某些复杂行为目标时,缺乏专注,没有计划和步骤,这使得他(她)们的行为显得杂乱无章。训练技术的设计应着眼于教会他(她)们掌握特定行为的不同行为模式,尽量使复杂行为目标变为一组基本和自动化的动作链,进行反复操练。

最后,应该提出的是,针对某特定功能缺陷的专项训练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忘记病人整体健康状况的提高(如营养的合理调配,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和适当的娱乐活动),将会对康复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胡超群 岳文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