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晶状体眼的视觉残疾评估

无晶状体眼的视觉残疾评估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时,应考虑到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后会出现的视野、立体视觉、双眼融合功能异常、屈光调节功能异常、散光、植入术后屈光异常以及晶状体缺失导致的屈光异常。对晶状体摘除术后患眼的视力需要进行视力有效值计算,不能简单地以光学矫正视力进行伤残等级评定。晶状体摘除后患眼处于高度远视状况。人工晶状体作为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异常的应用前景较好。

使用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时,应考虑到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后会出现的视野、立体视觉、双眼融合功能异常、屈光调节功能异常、散光、植入术后屈光异常以及晶状体缺失导致的屈光异常。对晶状体摘除术后患眼的视力需要进行视力有效值计算,不能简单地以光学矫正视力进行伤残等级评定。

晶状体摘除后患眼处于高度远视状况。目前可以选用的屈光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角膜表面镜片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各种矫正方法特点简述如下。

(1)框架眼镜:双眼无晶状体眼者配戴眼镜为广大患者接受。眼镜矫正对单眼无晶状体者不但不能形成双眼视觉,而且会出现“叠合性复视”而无法忍受;无晶状体眼戴眼镜后,视网膜上成像较有晶状体眼大,镜片距眼球越远,放大率就越大。经过镜片注视物体时,会发生较大的变形。高度凸透镜的三棱镜作用,使视野缩小并产生环形暗点、50°~65°的视野缺损。

(2)角膜接触镜:可以与其下的泪液层和眼的屈光系统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屈光装置,角膜接触镜放大为5%~6%。因随眼球一起转动,可避免环形暗点、三棱镜作用。长期戴接触镜会影响角膜的新陈代谢,且长期戴可发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年幼者、老年人及全身有严重疾病者,因摘戴镜困难而不能戴用。

(3)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避免眼镜引起的光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损害,植入位置接近节点,成像质量好。人工晶状体作为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异常的应用前景较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越好,获得双眼单视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视力在0.5以上才有双眼融合的机会,0.7~0.8才会有立体视觉。儿童双眼视功能发育水平较低,最易丧失双眼单视。

根据Disability Evaluation Under Social Securty(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Disability Programs,2003),对人工晶状体眼视力有效值做出如表11-13的规定,并对表中所列的三种情况做了详细的界定。

(1)晶状体眼:①双眼正常晶状体;②视力较好眼为正常晶状体,视力较差眼无晶状体;③一眼摘除,另一眼正常晶状体眼。

(2)单眼无晶状体:①视力较好眼无晶状体,视力较差眼正常晶状体;②双眼无晶状体,一眼最佳矫正中心视力≤0.1;②一眼摘除,另眼无晶状体。

(3)双眼无晶状体:双眼无晶状体,双眼最佳矫正中心视力≥0.1。

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中使用了同一图表,但对何种情况适用晶状体眼、无晶状体眼(单眼、双眼)的规定同Disability Evaluation Under Social Securty解释出现矛盾,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单眼无晶状体即为单眼晶状体摘除,双眼无晶状体为双眼晶状体摘除(含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实践中先根据双眼伤残情况和视力状况确定是属晶体眼、单眼无晶状体还是双眼无晶状体的情况,再以实测矫正视力乘以视力有效值为中心有效视力。

表11-13 晶状体眼和无晶状体眼中心远视力对应视力有效率

【典型案例】

倪某,男,49岁,2003年9月30日右眼被铁屑击伤。诊断为:右眼穿通伤、球内异物、外伤性白内障。2003年10月27日检查右结膜充血(),角膜穿通伤,相应处前粘连,虹膜后粘连,瞳孔1.5cm,晶状体全混浊,眼底窥不进。11月18日行“白内障囊内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OD 0.2/0.3。2004年7月8日法医临床学检查:OD 0.2/0.2,右眼角膜白斑,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类圆形,人工晶状体位正,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OS 1.2,内外眼(—)。按照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规定,被鉴定人为单眼无晶状体,视力有效率25%,右眼有效中心视力为0.05;而按照Disability Evaluation Under Social Securty中的规定,患者为单眼无晶状体,视力较好眼为正常晶状体,故属于“晶状体眼”范围,视力有效率50%。

(陈晓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