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敏性休克激素用法连续用几次

过敏性休克激素用法连续用几次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是急诊抢救中经常遇到的重症疾患,其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且不可预测,诊疗过程中稍有延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属于容量分布异常性休克的一种,主要的病理生理表现是微循环的极度扩张和血管通透性的明显增强,伴有液体的外渗。2.药物因素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并非罕见。意外的药物性过敏性休克多为非治疗目的接触超微量药物尤其是青霉素引起。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是急诊抢救中经常遇到的重症疾患,其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且不可预测,诊疗过程中稍有延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属于容量分布异常性休克的一种,主要的病理生理表现是微循环的极度扩张和血管通透性的明显增强,伴有液体的外渗。

【病因】 心功能不全,如潜在的心律失常(尤其是窦性心动过速或纤颤)、左心室功能受损、心脏病前期、体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心肌缺血、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注射过快、血浆药物水平过高。

【临床表现】 首先是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尿量减少等休克的共性表现,神志淡漠;其次是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其自身独具的特点:

1.全身的过敏表现,包括皮肤潮红、结膜充血、黏膜水肿、气管痉挛。

2.心音和脉搏的不一致,即过敏性休克心音有力而脉搏细数,与其他类型的休克(如心源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心音低钝、脉搏无力形成较鲜明的对比。

3.躯干皮肤和肢体皮肤充血潮红,压之褪色,温度稍高,与其他类型休克时四肢皮肤湿冷、发绀、温度较低有显著差别。

【致病机制】

1.机体因素 过敏性体质者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另外,机体应激状态影响抗原形成,主要是影响药酶的活性使药物的代谢发生改变,有些药物的代谢物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而形成全抗原,而疾病本身和患者的焦虑、紧张都可能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故易于发生过敏性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及死亡

2.药物因素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并非罕见。生物制剂本身就具有抗原性质,大多数药物的相对分子量<5 000,不能直接作为抗原,但可以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此外,药物的纯度、降解产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赋形剂等都可能产生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物质。

3.首次用药和再次连续用药

(1)首次用药出现过敏性休克,可能是由于以前接触过化学结构类似的物质,体内已产生了与之可以特异结合的抗体

(2)再次用药(指几年前、几个月前或几天前用过该药),因体内已有抗体,再次用药后引起已消失抗体的再次回升,出现特异性回忆反应;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形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

4.皮试阴性发生过敏性休克 使用青霉素类发生过敏性休克者,多为青霉素G皮试阴性,可见假阴性的存在。至于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在用青霉素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是因为它们与青霉素的化学结构有不同之处,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后,可能暴露出不同抗原决定簇,而与不同的特异抗体结合所致。

5.给药途径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注射给药约占83%,但口服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近年亦不少见,尤其是阿莫西林,按规定使用前应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但依从性极低。意外的药物性过敏性休克多为非治疗目的接触超微量药物尤其是青霉素引起。

【致病药物】

1.抗微生物药物和消毒药 青霉素、氨苄西林、美洛西林、邻氯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青霉素钾;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钠、阿波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利福霉素钠、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甲弗宁胶囊、吡哌酸、异烟肼、磺胺甲唑/甲氧苄定、替硝唑、甲硝唑、利巴韦林、呋喃唑酮、依沙吖啶、碘、聚维酮碘、过氧化氢、苯扎溴铵、戊二醛、甲醛甲酚。

2.中药制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穿琥宁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脉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剂、生脉饮、蝶脉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天花粉、藿香正气水、六神丸、新癀片、穿心莲片、复方大青叶片、牛黄解毒片、喉疾灵胶囊、鸦胆子、银翘解毒片、皮肤病毒血丸、冰硼散、骨宁注射液、香菇多糖片、猪苓多糖、人参皂苷。

3.生物生化制品 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纯化疫苗、乙脑疫苗、抗狂犬病血清、抗蝮蛇毒血清、百破抗、白破二联疫苗、气管炎溶菌素、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抑肽酶、尿激酶、精制蝮蛇抗栓酶、蝮蛇抗栓酶、巴曲酶、蛇毒、糜蛋白酶、卡尼汀、ATP、辅酶A、聚肌胞、人血清蛋白、脑活素、促肝细胞生成素、胞磷胆碱、血活素、脑活素、干扰素、人胎盘组织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苗、乌体休斯、胸腺素注射剂、鱼精蛋白。

4.中枢神经系统药 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氯胺酮、硫喷妥钠、纳洛酮、异丙嗪、氯苯那敏、甲丙氨酯片、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复方氨基比林、阿司匹林、退热散、去感热注射液、复方奎宁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奈福泮、克络曲。

5.输液类 右旋糖酐-40、曲克芦丁、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甘露醇、海脉素、琥珀酰明胶、二磷酸果糖。

6.消化系统药 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奥美拉唑、胃炎干糖浆、甲氧氯普胺、泻痢停、肝乐宁注射液、肝复肽注射液、硫普罗宁、干草二胺。

7.心血管药 藻酸双酯钠、异山梨酯、尼莫地平、丁咯地尔、尼可占替诺、倍他司汀、吡拉西坦。

8.激素、维生素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泼尼松龙;维生素C、维生素B12、维生素B1

9.抗肿瘤药 紫杉醇、阿霉素、平阳霉素、格雷司琼、甘露聚糖肽、顺铂、替尼泊苷、长春瑞滨。

10.止血药 注射用巴曲酶、氨基己酸、维生素K1、维生素K3、奥曲肽、酚磺乙胺、缩宫素。

11.诊断用药 泛影葡胺、荧光素钠、碘海醇、钆喷酸、托吡卡胺眼水。

12.其他类 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氯化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50%甘油、枸橼酸盐、亚锡亚甲基磷酸盐、依地酸钙钠、哌嗪糖浆。

【防治措施】

1.预防

(1)对具有潜在性致变态反应的药物,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严格按规定做过敏试验。对过敏试验阴性或有轻微反应者也要警惕,不可仓促用药。

(2)对有药物变态反应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再选用已致过敏药物,或含有其成分的复方制剂及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以防发生交叉变态反应。对具有抗原性药物(如右旋糖酐-40,乙肝疫苗、阿糖胞苷等)应慎用。另外制定药物过敏史的病案记录制度,对已确诊过敏患者,应告之其对哪种药物过敏,并嘱今后不再应用此药或含有此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3)采用较安全的给药途径。因为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反应中,大多数由注射引起,因此,凡能用口服有效代替注射者,尽量免用注射法。

(4)常备有效的抢救设施。在各种门诊、病房、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等均应备有一些必要的药物及其他设备,包括肾上腺素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钙剂(链霉素过敏用钙剂)、氧气等。

(5)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中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等,对有高敏症或对某些药物过敏史者,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尤须提高警惕,仔细观察。

2.治疗

(1)仅在有气道痉挛的情况下选择肾上腺素,方法是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成人每次0.3~0.5ml。

(2)利用加压输液器进行温盐水的大量补充。方法是应用加压输液器快速补充大量温盐水(37°C),每半小时1 500~2 000ml。同时应用胶体液,晶胶比例3∶1。根据患者血压、脉搏、尿量及临床症状调节液体输入量。

(3)利用输液泵或注射泵进行多巴胺的输入,在静脉补液疗效不佳时开始即给予大剂量,并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药量。

(4)应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首剂应用300mg静脉推注,以后应用200mg,每6h一次静脉点滴。

(5)严密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如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神志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6)其他:包括吸氧、保温、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