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腰椎损伤

胸腰椎损伤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胸腰椎外伤机制不同又可将胸腰椎损伤分为单纯压缩骨折、爆裂型骨折、屈曲牵张型损伤和骨折脱位。2.影像学检查方案 胸腰椎正、侧位片是常规首选检查方法,但MRI是脊髓和韧带损伤的最佳检查手段。MRI可清楚显示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或损伤等。3.屈曲牵张型损伤 影像上表现为脊柱屈曲,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甚至后纵韧带断裂,严重者可出现椎弓断裂,椎体可出现压缩骨折,也可不受损伤。

1949年Nicoll提出将胸腰椎损伤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类。1983年Denis提出胸腰椎可分为前、中、后三柱,1984年Ferguson和Allen完善了脊柱三柱理论。前柱包括椎体、椎间盘前2/3和前纵韧带,中柱包括椎体、椎间盘后1/3和后纵韧带,后柱包括椎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椎间小关节(图2-14)。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中柱的完整性,一旦中柱完整性破坏,则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根据胸腰椎外伤机制不同又可将胸腰椎损伤分为单纯压缩骨折、爆裂型骨折、屈曲牵张型损伤和骨折脱位。

图2-14 Ferguson的脊柱三柱

A.前柱;M.中柱;P.后柱

【影像学检查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了解有无椎体骨折、脱位及椎体骨折类型;②了解有无脊髓损伤及其程度。

2.影像学检查方案 胸腰椎正、侧位片是常规首选检查方法,但MRI是脊髓和韧带损伤的最佳检查手段。CT对椎体骨折、脱位、骨碎片有无突入椎管内显示优于X线,可酌情选用。

【影像诊断】

1.单纯压缩骨折 影像表现为椎体前部变扁,呈楔形改变,椎体中、后柱多不受累,大部分属于稳定性骨折(图2-15)。

图2-15 腰1椎体单纯压缩骨折

A~C分别为X线侧位片、MRI T1WI及T2WI,腰1椎体楔形变,仅累及前柱,X线平片所示压缩致密带在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椎体前上角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提示新鲜骨折

2.爆裂型骨折 X线片可显示椎体压缩、碎裂,前后径增宽,部分可见骨碎片突入椎管。CT可更清楚显示是否有骨碎片突入椎管(图2-16)。MRI可清楚显示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或损伤等。该类型中、后柱常受累,为不稳定性骨折。

3.屈曲牵张型损伤 影像上表现为脊柱屈曲,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甚至后纵韧带断裂,严重者可出现椎弓断裂,椎体可出现压缩骨折,也可不受损伤。

4.骨折脱位型 脊柱三柱均有不同程度受累(图2-17)。

图2-16 爆裂型骨折

A、B分别为CT横断及矢状重建图,胸椎碎裂,骨碎片向后突入椎管内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在于尽早恢复因外伤而丧失的脊柱功能,包括恢复脊柱生理曲度,重新获得脊柱前方的支撑能力,治疗并预防脊髓损伤及其并发症。保守与手术治疗主要取决于神经症状和脊柱有无明显失稳。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无神经损害症状者;椎体压缩性骨折轻微、局部后凸角小于25°、压缩率小于50%且脊柱后方韧带结构无损伤者;无神经损伤的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据率小于45%者,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伤后出现双下肢痛觉减退、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等神经损害症状者;椎体压缩率超过50%,局部后凸角大于30°;爆裂性骨折椎管占据率超过55%;屈曲牵张性损伤;骨折脱位等多方向外力损伤者。

(2)手术时机:对合并脊髓损伤者,为挽救脊髓功能,防止失稳脊柱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应及早手术治疗。

图2-17 胸椎骨折脱位

A.胸椎侧位片,B、C分别为矢状MRI T1WI、T2WI脊柱前、中、后三柱均损伤,脊髓横断

(3)手术方式包括

①后路手术:主要有经后路神经减压骨折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主要适用于单纯压缩型椎体骨折、屈曲牵张型骨折和部分爆裂型骨折。

②前路手术:经胸腹膜外联合入路骨折椎体切除神经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Kaneda SR内固定术。

③前后路联合脊柱重建:对于脊柱前后方椎骨和韧带严重损伤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往往难以达到即刻稳定的效果,需要联合重建。

预后与随访】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损伤椎体高度可恢复至损伤前的89%~95%、矫正Cobb角至2°~8°,基本恢复胸腰椎的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

随访同“颈椎过伸性损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