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患者走出五大心理误区

糖尿病患者走出五大心理误区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治疗上扮演着或积极或消极的重要角色,病人和医生都应予以高度重视。故有的患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治疗。其实,糖尿病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糖尿病患者不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几乎天天得服药打针上医院,同时还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有的患者得知子女也患上糖尿病后,油然而生深深的内疚感。

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或调整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糖尿病症状的作用。由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治疗上扮演着或积极或消极的重要角色,病人和医生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专家们介绍说,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陷入以下心理误区:

误区一:不以为然。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故有的患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治疗。

误区二:恐惧焦虑。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像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其实,糖尿病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

误区三:悲观沮丧。糖尿病患者不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几乎天天得服药打针上医院,同时还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出疾病后,都会悲观沮丧上一段时间,而且难以自拔。

误区四:抱怨内疚。有的患者在认识到糖尿病与遗传相关时,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么偏偏把病“传”给了自己。有的患者得知子女也患上糖尿病后,油然而生深深的内疚感。

误区五:抗拒对立。如果对患者的上述种种负面情绪听之任之,时间一长便很可能发展至跟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情绪对立,甚至抗拒治疗。这对治疗疾病非常有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