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性腰神经根病

糖尿病性腰神经根病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糖尿病引起腰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糖尿病性脊髓病、糖尿病性腰神经丛病、糖尿病性肌萎缩、糖尿病性多神经根病,神经炎。需排除与糖尿病并存的酒精依赖性神经损害。腰椎CT、MRI检查均未见椎间盘突出,肌电图均有肌肉失神经支配、传导速度减慢。

糖尿病引起腰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糖尿病性脊髓病(Garland 1953)、糖尿病性腰神经丛病、糖尿病性肌萎缩(下肢,伴疼痛无力)、糖尿病性多神经根病,神经炎(两足趾肿痛、麻木)。需排除与糖尿病并存的酒精依赖性神经损害。

张强(1997)报道本病男4例,女2例,45~65岁,病程3~20年。空腹血糖10.8(8.3~16)mmol/L。肢端感觉异常4例,袜套样感觉障碍2例,下肢抽搐4例,股四头肌萎缩5例,小腿三头肌萎缩1例,膝反射减退4例、消失1例,踝反射减退1例,Babinski征阳性3例。腰椎CT、MRI检查均未见椎间盘突出,肌电图均有肌肉失神经支配、传导速度减慢。经控制饮食、应用降糖药,疼痛症状均消失,肌无力和萎缩3例恢复,2例肌无力改善,1例无恢复。

糖尿病病人伴有神经症状者至少有10%,以周围神经尤其下肢及50岁以上多见,常表现为突发性双下肢痛,可放射到背部、腹股沟和大腿前侧,麻木痛感过敏至减退,深感觉减退如踏棉。进展后,似脊髓空洞症,痛温觉降低,足底溃疡、坏疽,双下肢有进行性对称性肌萎缩,内踝震动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CT和MRI有助于鉴别。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肌电图的失神经支配。

其机制可能为高血糖使神经细胞原内梨醇、果糖积聚形成高渗透压,水分渗入神经细胞内使之肿胀变性,节段性脱髓鞘致轴索消失,神经膜细胞破坏引起代谢及血管障碍和肌肉失神经支配。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多样化症状,没有特征性表现,早期单纯控制血糖就能缓解神经症状;对进展期疼痛,因病程从数月到数年,几乎不用神经阻滞、麻醉性镇痛药,只用一般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针对神经代谢障碍,柴田敏朗他(日本,2000)报道用抑制多元醇代谢的醛糖还原酶阻滞药(epalrestat);针对神经血循环障碍的血管扩张药及抗血小板药,抗痉挛药酰铵咪嗪(arbamazepine),抗抑郁症的三环族药,有心律失常者用慢心律(mexiletene)及其他抗自主神经症状的药。

(叶应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