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蛋白质代谢检查

蛋白质代谢检查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蛋白质主要在肝脏合成,因此检查蛋白质代谢是肝脏疾病诊断、治疗观察、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临床主要检查血清蛋白质。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约占人体每天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血清中的白蛋白全部由肝脏合成,而γ球蛋白则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蛋白质的量和质均会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称为电泳。

蛋白质主要在肝脏合成,因此检查蛋白质代谢是肝脏疾病诊断、治疗观察、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临床主要检查血清蛋白质。

血清蛋白质是血清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构成复杂、功能广泛的一类物质。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约占人体每天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血清中的白蛋白全部由肝脏合成,而γ球蛋白则主要由浆细胞合成。肝细胞还能将糖、脂肪转化为氨基酸,作为进一步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蛋白质的量和质均会发生改变。其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蛋白电泳是最常用的项目。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又由于蛋白质存在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中,故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都会影响或间接波及到蛋白质,所以,在蛋白质检查中,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都相对较差,在读检查结果时要做出综合判断。

1.总蛋白 血浆总蛋白(TP)正常值为60~80 g/L(克/升)。肝脏病变时,血清总蛋白含量一般无明显变化,因为白蛋白虽然合成减少,但在免疫、炎症刺激下球蛋白增加,故总量变化不大。如果血清总蛋白进行性减少明显,要警惕肝坏死的可能。血清总蛋白低于60 g/L,表示预后不良,对肝硬化患者尤其如此。

2.白蛋白 白蛋白(A)正常值为40~50 g/L。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通过肝血窦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肝脏病变时,白蛋白合成、运输均可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含量下降,在肝硬化时,白蛋白合成明显减少,当下降到30 g/L以下时大多数患者会发生腹水,低于20 g/L,预后极差。

3.球蛋白 球蛋白(G)正常值为20~30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5~2.5∶1。肝脏病变时球蛋白一般会升高,并与病变的程度呈现出一定的关系,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球蛋白升高,而白蛋白的合成障碍,故A/G比值会发生倒置,对肝硬化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4.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SPE)正常参考值为ALB:62%~71%;α1:3%~4%;α2:6%~10%;β:7%~11%;γ:9%~18%。

蛋白质分子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称为电泳。急性肝炎发病前两周,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可无变化,继后可见白蛋白相对百分率减低,γ球蛋白相对百分率增高。

慢性肝炎时,白蛋白相对百分率明显减低,γ球蛋白相对百分率显著增高,肝硬化患者的图谱变化与慢性肝炎类似,只是程度更为明显。

肝癌患者的α1、α2球蛋白相对百分率均有所增加,其余同慢性肝炎,有些患者可见在白蛋白与α1球蛋白之间有-甲胎蛋白带。

5.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Pre-ALB)正常值为0.25~0.45 g/L。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半衰期较短,只有1.9天,因此,它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前白蛋白因琼脂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之前而得名。

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1.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患者均显著降低。是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指标。

2.营养不良时,造成负氮平衡,血清PA降低,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指标。

6.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其正常值为< 15μg/L(微克/升)。AFP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血清学诊断原发性肝癌已有20余年,是目前诊断肝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AFP在胎儿早期卵黄囊和肝细胞中合成,婴儿期含量较高,到周岁时便降至成人水平,血浆中检测不出AFP。因此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由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非癌变疾病中,AFP也可能见到增高,会在临床上产生一定的假阳性或漏诊病例(不过AFP一般具有一过性增高,且大都在400 μg/L以下的特点);因此发现AFP含量较高时,应连续多次检测,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铜蓝蛋白(CP)、α1-抗胰蛋白酶1-AT)以及转铁蛋白 (Tf)和B超、CT或肝脏活体组织学等检查而确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