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疼痛的特点和意义

疼痛的特点和意义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有关痛觉的解释有较大的进展,其中闸门学说受到当前医学界和生物学界的重视。整个疼痛现象是由上述3个系统相互作用决定的,主要取决于T细胞向高级中枢发放冲动的数量和形式,而T细胞活动又受SG细胞的控制,这些SG细胞起闸门作用。闸门学说的意义是它能够解释临床一些痛觉症状产生的原因。闸门学说的另一意义是为临床试用一些新的镇痛措施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痛觉的特点

从19世纪开始,冷、热、触、痛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原始感觉,但痛觉与其他感觉并不相同,痛觉作为一种独立的感觉形式而建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痛觉好像在每一个受刺激点都可以引起。的确,直到目前为止还有人认为痛觉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但是,痛觉和视、听觉一样,是一种基本感觉,却又和视、听觉不同,它的出现经常伴有其他一种或多种感觉。例如:刺痛、戳痛、撕痛、灼痛和绞痛等,组成了一种复合的感觉。所以,痛觉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

痛觉作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身体的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它独特的特性:

1.许多因素都能引起痛觉,如机械、热、电以及化学物质等,不像视觉由光引起,听觉由声引起那样单纯。

2.痛与苦相连,任何原因引起的疼痛,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痛苦的感受。

3.痛反应时不仅心理上感到痛苦,躯体也会出现一些改变。人在疼痛时主观上感受到一种极不愉快的滋味,同时伴随有头晕、恶心、烦躁、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外部行为表现由于疼痛而出现一系列痛苦的表情变化,如皱眉、咬牙、咧嘴、还有肌肉紧张、肢体蜷曲等;内脏变化疼痛时同时伴有内脏器官的功能紊乱,如出汗、心慌、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血糖升高,严重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4.个体差异大,同一种刺激引起的疼痛,有的人“疼痛难忍”,有的人则很轻微。儿童、妇女对痛觉较敏感,男子、老年人痛反应较弱。

5.不适应性,人从明亮处进入暗室,瞬间什么也看不清,过一会就看清了,这叫“暗适应”,触、冷、热觉都容易适应,唯有痛觉不但不能适应,反而越痛越敏感,这是生物学上的要求,这样可提醒人们尽快解除致病原因。

二、痛觉产生的原理

解释痛觉的原理,曾有许多学说。近年来有关痛觉的解释有较大的进展,其中闸门学说受到当前医学界和生物学界的重视。

闸门控制学说认为:外周神经的冲动进入脊髓后传向脊髓的3个系统:①后角的胶质细胞区(SG);②后角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T细胞);③后索纤维投射到脑。整个疼痛现象是由上述3个系统相互作用决定的,主要取决于T细胞向高级中枢发放冲动的数量和形式,而T细胞活动又受SG细胞的控制,这些SG细胞起闸门作用。当粗纤维兴奋时,可使T细胞发放一串快速冲动,但粗纤维又同时使SG细胞兴奋,而反馈抑制T细胞的冲动发放,使T细胞放电迅速停止,因此闸门关闭。当细纤维兴奋时,也使T细胞发放冲动,这时SG细胞被抑制。而T细胞放电就会加强,因此闸门开放。细纤维兴奋可以打开“闸门”,使疼痛性神经冲动通过而产生痛觉。粗纤维兴奋则使“闸门”关闭从而不产生痛觉。此外,中枢控制系统也能控制闸门的开与关。

闸门学说的意义是它能够解释临床一些痛觉症状产生的原因。例如,对有幻肢痛的病人,触压身体的很多部位都可触发幻肢痛,这是由于传入冲动的空间总合造成T细胞的兴奋加强所致。又如带状疱疹时的疼痛,就是因为粗纤维大量受损致使闸门开放所造成的。轻轻抚摸或振动皮肤可以止痛,可能是因为激活了粗传入纤维。闸门学说的另一意义是为临床试用一些新的镇痛措施开辟了新的途径。闸门学说提出后有许多不同看法。因此,关于痛觉的解释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疼痛的意义

痛觉是安全和生存的需要,可以保证机体在许多情况下及时避开伤害和发现病痛。当机体局部丧失痛觉时,如脊髓空洞症患者体表感觉缺如的无痛症患者,因为没有痛感,不知道保护自己,经常发生自伤、外伤,自己咬破舌头,摔断肢骨,但毫无痛楚。内脏疾病时,因为没有疼痛主诉,因而延误就诊。对于这种病人,即使家属监护周到,也常导致残疾和夭折。无痛症患者神经系统的这种变异是不利于机体生存的,残疾和夭折就是自然淘汰。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凡是出现无痛基因的个体都遭到了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