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盆腔瘀血综合征

盆腔瘀血综合征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1月23日做B超检查示:盆腔瘀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要求继用中药调理,适时受孕。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瘀血而发生的病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盆腔静脉瘀血,以下腹坠痛,低位腰痛,经行前后加重为主要症状。本例患者因手术误伤脉络,致气血失畅而发病。肝失疏泄,气血失调,气机郁滞不畅而致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经前气血壅滞不泻,则气滞血瘀甚,故少腹坠胀,疼痛加重。

★ 从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论治

【病案】 苟某,女,25岁,已婚,2002年1月26日初诊。主诉痛经3年。患者16岁月经初潮,周期尚可,经量多,经色淡质稀,经行7日净。1999年底在某医院因痔疮而行手术治疗,自此出现经前小腹坠痛,疼痛难忍,痛时伴恶心呕吐,身冷汗出,经来半日痛减,经前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易怒,面色萎黄,舌质暗,舌苔白,脉沉细缓。末次月经2001年12月31日。2002年1月23日做B超检查示:盆腔瘀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治以行气疏肝,祛瘀止痛。

处方:当归10g,五灵脂10g,生蒲黄10g(包煎),乳香9g,没药9g,川芎10g,柴胡10g,黄芪15g,香附10g,党参15g,乌药10g,白术10g,半夏9g,砂仁6g(后下),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月24日复诊:服药6剂后,月经于2002年2月1日来潮,经来腹痛明显减轻,但易发怒,舌质红,舌苔白,脉弦细。上方加逍遥丸于经前10天开始服用。

3月25日三诊: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唯经前小腹微痛,但能忍受,性情平和。要求继用中药调理,适时受孕。2002年9月10日因停经35天,基础体温高相维持18天,查尿HCG(+)被确诊为早孕。

【按语】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瘀血而发生的病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盆腔静脉瘀血,以下腹坠痛,低位腰痛,经行前后加重为主要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别见于中医学中的痛经、腹痛、腰痛、月经过多等范畴。西医学对本病尚没有特效的疗法。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要点在瘀血。

本例患者因手术误伤脉络,致气血失畅而发病。肝失疏泄,气血失调,气机郁滞不畅而致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经前气血壅滞不泻,则气滞血瘀甚,故少腹坠胀,疼痛加重。药用柴胡、香附、乌药以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而胀痛止;当归、川芎、生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使瘀血行而气血调和;辅以黄芪、党参、半夏、白术、砂仁益气健脾止呕,祛邪不忘固本。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蔡竞,刘丽.杨鉴冰教授辨证用药治疗妇科疑难杂症3则.陕西中医,2003,5:4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